前言:MET基因异常已经成为非小细胞肺癌中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MET基因异常涉及到MET 14外显子跳读突变、MET基因扩增和MET蛋白过表达。MET基因的不同改变其临床意义和检测方法也不同。本文针对MET 14外显子跳读突变的临床意义以及其检测方法进行介绍。
MET 14外显子跳读突变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
近年来,MET基因异常逐渐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非常具有潜力的驱动基因,其中MET第14号外显子跳读突变(MET 14跳突)是目前临床研究中最重要的治疗靶点。NSCLC患者中MET 14跳突的发生率为0.9%~4.0%,并且多个MET抑制剂针对MET 14跳突的晚期NSCLC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2021年,MET抑制剂在中国获批,用于携带MET 14跳突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为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案。近日《非小细胞肺癌MET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布,其中对MET 14跳突的临床意义和检测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MET 14外显子跳突的临床意义
MET基因编码的MET蛋白是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与配体结合后能激活下游的一系列信号通路,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等过程。在正常组织中,MET蛋白可通过CBL E3连接酶介导的泛素化降解而进行负向调控,其中MET基因第14号外显子编码的近膜结构域具有CBL结合位点(Y1003),是MET蛋白负向调控的重要区域。在肿瘤中,MET 14跳读突变会造成MET蛋白近膜结构域缺失、Y1003位置氨基酸改变或缺失等,导致MET稳定性增加和降解减少,从而引起下游信号的持续激活,最终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MET 14跳突通常发生在老年患者,肺腺癌中的发生率(约3%)高于肺鳞癌患者(1%~2%),其中肉瘤样癌的发生率更高(5%~32%)。携带MET 14跳突的NSCLC患者在未使用MET抑制剂时,通常表现为肿瘤高侵袭性、抗肿瘤治疗的耐药性和不良的预后。目前,多个临床研究显示,MET抑制剂在MET 14跳突晚期NSCLC患者中具有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以及安全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在2021年6月批准赛沃替尼上市,为国内首个用于治疗接受含铂化疗后疾病进展或无法耐受标准含铂化疗的MET 14跳突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高选择性MET抑制剂。
MET 14外显子跳突的检测方法
MET 14跳读突变主要发生区域包括分支位点(单核苷酸)区域、多嘧啶区域(16个核苷酸)、剪接受体位点(上游2个核苷酸)以及剪接供体位点(下游2个核苷酸)等。当以上区域发生突变时,将导致mRNA异常剪接, MET第14号外显子区域丢失,第13与15号外显子发生融合。由此可见,MET 14跳突常见的突变位点分布区域较广,且突变形式多样,给临床检测和判读带来巨大挑战。目前MET 14跳突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RT-qPCR、DNA和RNA二代测序等,不同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必要时可相互验证或补充(表1)。
RT-qPCR是以RNA为检测对象,在MET第13和第15号外显子区域设计引物,检测是否有特异性的扩增产物。该方法检测MET 14跳突准确率高,但对于一些与MET 14跳突功能相似的、特殊且罕见的MET变异形式(如Y1003位点氨基酸改变或缺失)会导致漏检。对于检测结果在阳性阈值附近的患者,其结果解释需谨慎,应结合样本质量、肿瘤细胞含量以及检测质控情况综合分析,必要时可使用其他平台进行复测。
DNA二代测序首选肿瘤组织样本或细胞学样本进行检测,目前试剂盒主要基于扩增子法和杂交捕获法2种建库方法来富集MET 14跳突相关区域片段以进行基因序列检测。考虑到导致MET 14跳突的变异位点和形式多样性,不同建库方法的检测能力也有一定差别,推荐建库的靶向序列至少应覆盖全部MET 13内含子、MET 14外显子以及MET 14外显子下游50 bp的范围(MET 14内含子内)。二代测序生物信息分析的数据库应尽可能包含全面的MET 14跳突位点信息,并定期更新。对于检测到的疑似MET 14跳突,在生物信息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建议辅以RT-qPCR或RNA测序验证。当肿瘤组织样本和细胞学样本不可及时,可考虑液体活检样本进行DNA二代测序检测,但ctDNA在肿瘤患者体内含量较低,对检测方法灵敏度的要求较高,可能存在假阴性,需要引起注意。
RNA二代测序是在RNA水平上检测MET第13/15号外显子融合来判断是否发生MET 14跳突。该方法直接检测MET 14跳突,检测覆盖范围明确,生物信息分析简单。尤其当患者发生影响剪接的非典型内含子突变时,该方法有助于识别MET 14 跳突。但与RT-qPCR一样,对于一些罕见的MET变异形式可能会出现漏检。
参考文献:《非小细胞肺癌MET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51(11):1094-1103.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