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 精准 提升——聚焦“区域肺癌诊疗病理培训会-北京站”成功举办!

  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要求,优化健康服务,促进肺癌单病种诊治质控计划推行,提高肿瘤生存率,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发起,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睿昂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玖壹叁陆零医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支持的区域肺癌诊疗病理基地项目,通过首批筛选出的20余家医院作为病理基地,面向区域内各地级市的病理科及临床医生开展线上巡讲与线下培训,以此切实地帮助基层医院提升病理诊断能力及质量,提高基层人员实操技能水平,推动基层单位常规病理和分子病理快速发展。
  8月21日,“区域肺癌诊疗病理基地培训会——北京站”圆满召开,由于疫情防控要求,此次会议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举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林冬梅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曾瑄教授、北京医院王征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安彤同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贺慧颖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冯勤博士等线上参会。
  会议伊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林冬梅教授做开场致辞,林教授介绍了本次培训会的流程,以及区域肺癌诊疗病理基地的发展概况与重大意义,同时对参与此次培训并开展授课的各位教授表示感谢,希望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能给更多同仁带来了成长与提高。
会议主持林冬梅教授
  就“融合基因检测平台选择”,北京协和医院曾瑄教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给出详细的指导性建议,曾教授表示,DNA和RNA检测融合基因效果的差异与融合基因序列特点和RNA表达量直接有关。融合基因检测,RNA远比DNA敏感,在DNA水平检测到但不能在RNA/蛋白水平证实的稀有融合类型或不能预测疗效。同时基于RNA检测融合基因,PCR与NGS敏感度相当,但临床应用还需要考虑检测成功率、报告周期、技术普及度、产品合规性等因素。针对临床应用建议:首选RNA,首选qRT-PCR,多平台相互补充、验证是准确检测融合基因的必要措施。
曾瑄教授分享“融合基因检测平台选择”
  研究表明,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2021版WHO肺部肿瘤分类更新内容”,北京医院王征教授着重从肺上皮性肿瘤、肺神经内分泌肿瘤两个方面详细进行了分析与讲解,王教授指出,肺部肿瘤在大的框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分类中均增加了新的肿瘤类型,比如腺瘤中增加了BA/CMPT,其他类型上皮性肿瘤中胸部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肿瘤,涎腺型肿瘤中增加了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等;诊断未变位置调整,比如AAH/AIS从前一版腺癌浸润前病变,单列出来到腺上皮前驱病变,肌上皮瘤/肌上皮癌从软组织肿瘤回到涎腺型肿瘤分类中;诊断名称的调整,比如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改为淋巴上皮癌(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并从其他及未分类癌移到鳞状细胞癌分类中;一些肿瘤的诊断指标更加精确,包括cut off值调整,伴随现象的百分率,比如上一版只说一些,这一版精确到百分数,比如SCLC及LCNEC伴随复合成分的比例精确为up to 25%;新的内容中出现更多分子病理的内容,包括PD-L1等指标的检测内容。
王征教授分享“2021版WHO肺部肿瘤分类更新内容”
  MET作为NSCLC的驱动基因之一, 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MET基因结构及信号通路是什么?MET信号通路异常在NSCLC中的意义是什么?MET信号通路异常的检测方法有哪些?针对这些疑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安彤同教授就“MET检测在NSCLC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了详细阐述。安教授表示,就MET ex14跳跃突变,在晚期NSCLC的发生率为3%,在肺肉瘤样肿瘤患者中可高达31.8%。DNA-NGS检测中,当引物探针覆盖区域不够时可能会导致MET ex14跳跃突变的漏检。同时安教授推荐采用基于RNA的RT-PCR或NGS的方法进行MET ex14跳跃突变的检测,指出MET抑制剂的疗效与MET ex14跳跃突变类型无关。关于MET扩增,安教授强调了如下几点,1.MET扩增是EGFR-TKI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在接受过一、二代和三代EGFR-TKI治疗晚期EGFR突变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5%-10%和15%-26%;2.FISH是MET扩增检测的金标准,NGS由于可能漏检多倍体,尚需要进一步方法学优化;3.临床研究显示扩增/表达水平越高,MET抑制剂疗效越好,IHC 2+对MET抑制剂反应不佳;4.MET扩增的血液NGS检测敏感性仅为组织FISH的25%,存在大量漏检,临床使用需谨慎。
安彤同教授分享“MET检测在NSCLC的意义与价值”
  临床需要分子检测快且准!基于现如今分子靶点越来越多,检测方式也越来越多,如何选择检测平台、如何优化与管理检测流程,成为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贺慧颖教授围绕“肺癌分子检测流程优化与管理”,从肺癌分子诊断的现状与需求、肺癌分子诊断的路径与质控、围手术期分子诊断的流程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讲解,给与会人员带来了有价值的指导性汇报,同时贺教授指出,精准治疗使肺癌患者获益良多。
贺慧颖教授分享“肺癌分子检测流程优化与管理”
  会议最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冯勤博士结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分子病理实验室实例,给与会人员带来了“示范实验室检测工作介绍”,就“分子病理实验室建设一般原则”、“质量管理6要素”、“PCR实验室建设”、“室内质控品的选择”、“分子病理实验室设置”、“分子实验室人员配置与分工”、“分子病理实验室检测项目”、“标准SOP文件的建立与执行”等方面给出参考性的实践分享。
冯勤博士分享“示范实验室检测工作介绍”
  此次“区域肺癌诊疗病理基地培训会-北京站”的成功举办,传递前沿理论知识,提高大家对肺癌分子诊断的认识,促进了北京基层肺癌诊疗协调发展,为北京肺癌精准诊疗事业再次贡献力量。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