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发展 |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七次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中国病理年会顺利召开

     
   2021年12月16日-19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福建省医学会、福建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省抗癌协会承办、国际病理学会(IAP)中国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CSCO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CCPI)、中华病理学杂志、吴阶平基金会病理学部、北京精鉴病理学发展基金会、北京协和医学基金会(瞳行病理公益项目)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七次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中国病理年会顺利召开。
  根据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本次会议全部采用了线上交流形式,大会安排了主会场、各亚专业分会场及专科病理培训、读片会、管理论坛等精彩环节,设置了“电子壁报”、“电子论文集”等线上浏览专区,全国病理同仁可随时随地根据兴趣线上选择,尽享学术盛宴。
   云端会议,吸引了全国病理同道积极参会,大会注册总人数11757人,线上观看人次 202315人;投稿总数4224篇,比2020年增长933篇,壁报交流495篇,专题及论文发言370项;大会设置主会场1场、主旨报告4个,分会场常规设置了各亚专业专场23场、专科培训8场、读片会1场,本届年会新增设了2个专场,分别是精准诊断专场及显微镜下示教专场,全国病理同道在“云端”进行了全面的学术思想碰撞。

国际同行线上寄语,共祝病理璀璨华章
 
  12月18日会议在线上拉开帷幕,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刘东戈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会长卞修武院士、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前任主委步宏教授、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委梁智勇教授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候任主委刘东戈教授联袂献唱慷慨激昂的《国际歌》精彩开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表达出站在时代新起点,全国病理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承担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及树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思想信念。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大方、中国科学院院士卞修武教授、会议承办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刘景丰教授分别致辞。USCAP副主席David B.Kaminsky教授、德国病理学会主席Peter Schirmacher教授及日本病理学会主席Masanobu Kitagana教授线上送来寄语,回顾了与中国病理同行多年来的友谊,并期待今后与中国病理开展更多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梁智勇教授致欢迎辞并作2021年度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一年来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亮点工作及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和展望,在这一年里,全国病理人勠力同心,成绩斐然,令人振奋。大会还邀请到陈志南院士、林圣彩院士、郑利民教授、步宏教授分别做了题为《抗COVID-19药物的思考与防控新策略》、《葡萄糖感知机制与病理生理意义》、《髓系免疫细胞与肿瘤组织微环境重塑》、《请思考我们的未来》的主旨报告,开启了前沿科技大门,同时引发我们思考,未来病理发展之路必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会议各专场精彩纷呈,老中青共话学术前沿
 
     分会场的交流紧跟学术前沿,各具特色。病理教学专场,内容既“顶天”又“立地”,探讨了如何让思政建设在教学工作中落地见实效;数字病理与AI专场涵盖范围广,从细胞到组织,从制片质控到辅助诊断,涉及临床病理全过程;学科建设论坛是科室管理者关注焦点,探索新形势下病理科如何做好高质量管理,适应临床日新月异发展需求;分子病理专场聚焦最新前沿技术进展、临床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展示了分子病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和风采;基础研究与前沿论坛涵盖组学、遗传学、肿瘤微环境、肿瘤免疫等前沿领域,科研创新推动学科发展;淋巴造血系统病理专场利用数字切片组织了会前专科培训,突出展示了我国学者近两年淋巴瘤肿瘤免疫微环境方面的研究进展;乳腺病理专场为更多年轻病理工作者搭建了展示优秀研究成果的平台;皮肤病理专场立足临床,关注皮肤临床病理进展及基础前沿研究;泌尿男性生殖病理专场延续了多年来较高的学术水平,内容有广度,研究有深度;头颈病理专场在巩固更新常见肿瘤病理诊断的基础上,特别关注了基因重排性肿瘤和部位特异性肿瘤的病理特征、诊断规范及治疗等热点问题;中青年病理科主任管理论坛精彩纷呈,助力科室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儿科病理专场采取传统与现代病理技术相结合,老中青儿科病理医生相互交流;国际交流专场国内外知名泌尿病理专家对新近WHO 泌尿系统肿瘤病理的进展进行了全面介绍;女性生殖系统病理会场围绕近年妇科肿瘤分子病理学的进展,内容涵盖遗传综合征相关性肿瘤及女性生殖系统新的肿瘤类型等;脑神经病理专场基础前沿与临床病理诊断相结合,肿瘤与非肿瘤性疾病均涵盖;细胞病理专场报告中,精准医疗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在细胞学样本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AI、分子等技术应用日渐成熟,完成了首次“中国细胞学报告方式的调查”;心血管病理专场强调基础知识与专科发展前沿并重,病理与临床、影像密切结合;感染病理分会场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为重点,介绍了新冠病毒变异与应答及多器官病理改变的基础研究进展,讨论了HPV及EBV感染相关性肿瘤的新进展和新认识;消化疾病病理分会场的交流发言数量最多,覆盖面广,实用性强;骨和软组织病理专场强调尽管形态学是基础,但分子检测在骨及软组织肿瘤诊治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胸部疾病病理专场对WHO胸部肿瘤分册第五版的病理诊断进行了深入解读;病理技术专场聚焦免疫组化共识解读,同时探讨各种新技术在临床病理工作中的应用;尸检病理专场从医疗损害案件尸体解剖视角解读病理诊断,新时代、新理念、新技术,尸体解剖发挥新作用。读片会一如既往广吸人气,精彩病例讨论热烈。
  除常规设置的专场外,本次大会新增设了两个专场:精准诊断专场和多头显微镜下病例示教乳腺病理专场。在精准诊断专场中,专家们通过免疫治疗标志物、靶向治疗相关基因检测等方面对疾病进行深度解析,对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多头显微镜下病例示教是一种新的形式,参会同道们可得到最直观的沉浸式阅片体验。



 
闭幕见证新篇开启,携手奋斗美好明天
 
  19日中午,大会正式闭幕。闭幕式由刘东戈教授主持,卞修武院士、步宏教授、刘东戈教授、各学组/工作组组长表达了对下一步工作的规划和展望,梁智勇主委对本次年会进行了精简总结并对病理未来做了方向指引。基层的病理青年代表做了病理人援疆、援藏、援外等工作汇报,四名病理新青年分享了各自成长历程及收获。今后,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将继续围绕“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主要包括加速学科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加强基础科研、夯实基层培训、做好人才培养、开展科普宣传、推进党建文化等七个方面,强调以“一切为民”为中心,以健康中国建设为己任,以推动病理学研究及病理学科发展为目标,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病理人的务实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续写中国病理发展的新篇章。期待,2022年北京相聚!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