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基层 再启新航——2022区域肺癌诊疗病理基地项目启动会圆满召开

  暖风轻袭,熟夏渐来,万物向盛而生。2022年5月19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的2022区域肺癌诊疗病理基地项目启动会在云端如期召开。国内肺癌领域病理专家及临床专家再度齐聚线上,总结2021、开拓2022,共议新阶段内容,为肺癌精准诊疗事业献力。
  
       区域肺癌诊疗病理基地项目是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要求,围绕优化健康服务、提高肿瘤生存率等目标而提出的肺癌单病种诊疗质控行动。其开展与实施,将切实帮助基层医院提升肺癌病理诊断能力和质量、提高基层人员实操技能水平,促进病理与临床深入交流、提升我国肺癌整体诊疗能力,让肺癌患者能够获得精准诊断和规范治疗,为患者生命护航。项目自2021年实施,现已在全国开展了覆盖18个省市的培训与巡讲,吸引超1800余位病理及临床医务工作者参与。新进展分享、热点话题探讨、病理实操培训、线上平台建设等内容,提供了切实有用的赋能基石。2022年启动会共议规划,引领项目踏上全新征程,让更多医院参与其中,赋能基层,诊疗同行,精准病理,智慧未来。
 
  全体嘉宾及基地医院代表线上合影
 
  启动会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步宏教授、杭州可帮医学实验室主任杜祥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刘艳辉教授作大会致辞,强调了项目的价值及意义,表达了对基地项目实施的认可、赞扬和期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应建明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林冬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媛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步宏教授分别对项目总结回顾/新计划实施、NSCLC靶向治疗进展、NSCLC诊断策略、智能病理探讨等内容给予了讲座分享。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坚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桥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云径平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孟斌教授及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智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并引领全体嘉宾对热点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吴一龙教授在大会致辞中期待今年肺癌基地项目能继续深入推动临床与病理合作,共同推动基地与基层医院肺癌诊疗同质化发展。陆舜教授提出区域肺癌病理基地项目必将推动肺癌病理事业的发展,造福更多基层的患者。步宏教授表示,过去一年,基地项目对于推动病理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的一年里,更多单位参与必将为项目带来新的气象,新的活力。杜祥教授则希望通过肺癌病理基地平台的建设能够加强病理科的能力建设,促进肺癌总体诊疗能力的提升,让患者最终获益。刘艳辉教授代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向与会基地负责人及专家们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总结了区域肺癌诊疗病理基地项目的工作成绩、提出了对新一年再接再厉稳步发展的期待。
肿瘤临床专家吴一龙教授、陆舜教授致辞
肿瘤病理专家步宏教授、杜祥教授、刘艳辉教授致辞
主持嘉宾:王哲教授、王坚教授、周桥教授、云径平教授、孟斌教授、李智教授
 
  启动仪式后,应建明教授和林冬梅教授就《区域肺癌诊疗病理基地项目2021年总结与2022年规划》做了详细介绍。区域肺癌诊疗病理基地项目自2021年5月启动至2022年1月21日,在全国共计举办了22场培训,23场巡讲,涉及70余个播点,覆盖18个省份及地市的1800余位肺癌病理及临床医务工作者;活动推文转发量大,影响范围广,点击率高。目前线上平台搭建状态包括病理前沿、切片库、病理新平台已完成开发,正在填充内容中,云诊在线也已在开发实施当中。2022年总项目规划包括新增8家基地,将开展对32家基地的巡查指导,线下巡讲将深入基层医院进行现场指导,线上平台由玖壹叁陆零医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为战略合作方,支持会诊平台开发、活动宣传以及直播。同时,未来病理科建设的相关话题也将围绕数字病理、智能病理以及精准病理展开。最后,林冬梅教授还向基地成员们汇报了第6届专委会肺癌学组换届筹备情况,特别强调了2022年度肺癌学组的主要任务之一则是配合和落实区域肺癌诊疗病理基地项目的工作,希望更多有潜力的病理中心加入基地项目。

应建明教授、林冬梅教授
《区域肺癌诊疗病理基地项目2021年总结与2022年规划》
 
  陆舜教授以《肺癌精准治疗新征程——NSCLC靶向治疗进展》为主题给予了专题讲座,介绍了靶向治疗最新研究进展,强调肺癌新型靶向疗法飞跃发展将填补未满足治疗需求,肿瘤驱动基因研究的进步将推动肺癌精准和个体化定制治疗时代的到来!
陆舜教授
《肺癌精准治疗新征程——NSCLC靶向治疗进展》
 
  近20年肺癌的诊疗发生了巨大变化,免疫治疗在肺癌的应用也是突飞猛进。李媛教授分享了《精准治疗,检测先行——伴随诊断指导下的肺癌精准检测策略》,不同肺癌伴随诊断方法在组织样本检测能力、血液ctDNA检测能力、多基因联合检测能力、检测报告时间、成本等方面各有优劣,未来针对肺癌的精准化治疗,单基因检测已无法满足,需要强调多基因检测的规范化、个性化、精准化。
李媛教授
《精准治疗,检测先行——伴随诊断指导下的肺癌精准检测策略》
 
  步宏教授从当前病理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出发以《数字病理、区域中心、智能病理》为主题给予了压轴讲座。步教授指出智能化的实现首先要让病理科实现数字化。当前技术的进步(5G互联网技术、信息系统、切片数字成像、人工智能等)让数字病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切片数字化让病理医生桌面换新,让病理医生思维从高度的关注图像到更多的关注影像、临床、分子。其次,数字病理的实现对区域中心的基层延伸、推动亚专科建设、开展室间质控以及基层病理学科能力建设将具有重大作用。例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的“三级平台体系”就以此创新思路从根本上解决双向转诊的难题。智能病理有助于提高病理诊断效率和质量,从文献研究中不难发现未来肺癌人工智能研究正逐步成为新热点。
步宏教授
《数字病理,区域中心,智能病理》
 
  最后,全体参会者针对“如何规范NSCLC诊疗路径规范送检”、“罕见突变的检测目前在临床实践中的难点是什么,应如何解决”“如何看待数字病理在病理诊断、学术科研及病理科建设中的作用”、“数字化病理进程中有哪些关键问题,该如何解决”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李媛教授认为基因检测的选择要和临床多沟通,强调了多学科团队沟通非常重要。侯英勇教授分享了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开展快速分子病理检测的实践检验。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杨向红教授提出肺癌的诊断要规范化、前沿化,巡讲培训落实到基层以促进多级医院共同进步。四川省肿瘤医院刘洋教授表示按照临床需求去选择检测手段,保持良好沟通和协作关系有助于规范化数据的输出,同时数字化病理在质控、实际临床诊断、院级交流、科室精细化管理上大有裨益。齐鲁医院韩博教授强调依托亚专科建设、质量控制抓手、分子病理建设以满足临床的需求。 湖北省肿瘤医院岳君秋教授强调科室平台建设要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检测项目。在常规分子检测之外延伸业务要突出“快”“早”,在早筛早检中将分子项目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凌川教授认为数字病理,包括远程诊断、培训、区域病理中心建设等,将帮助病理科节省较多人力。天津市肿瘤医院孙蕾娜教授提出规范化送检在临床实践中常存在不规范现象,项目将规范化培训与教学推广到一线是非常有必要的。数字病理不能代替病理医生的工作,但数字病理的实现将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病理医生的工作效率,方便患者。
精彩讨论与总结
 
  2022年区域肺癌诊疗病理基地项目将继续以助推肺癌精准诊断、提高基层医院病理诊疗能力、服务更广大患者为目标,组织更多专家与基地医院发挥力量,辐射、带动区域基层医院的病理一线人员在肺癌精准诊疗能力的提升,再通过全面的规划和进一步的实施,赋力新发展,启航新景象,夯实诊治基础,力求肺癌精准诊疗再向前!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