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介绍
患者,女,50岁,右侧耳垂下肿物6年。患者自诉6年前无意间发现右侧耳垂下方有一约“蚕豆”大小的包块,无红肿热痛等症状,当地诊所就诊,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近来肿物渐进性增大,伴有压痛,既往有“右眼息肉”手术史,其余病史无特殊,门诊以“阴道不规则流血”收入院。
辅助检查:
CT检查示:右侧腮腺区可见一大小约2.5cmx2.0cm的软组织结节影,呈浅分叶状,边界清楚,密度欠均匀,考虑混合瘤。
大体检查:
灰白色结节状肿物一个,大小1.7cmx1.6cmx1.2cm,切面灰白色,质中,周围带少许淡黄色腮腺组织。
镜下所见:
低倍镜下,肿瘤呈实性片状、微囊状及滤泡状结构,局部可见纤维间质。肿瘤由腺泡样细胞,空泡样细胞,透明样细胞组成。腺泡细胞呈多角形,有微嗜碱性、颗粒状酶原颗粒;空泡样细胞,胞浆内含有细小空泡;透明样细胞类似于腺泡样细胞,但胞质着色浅或不着色。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可见小核仁,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及肿瘤性坏死。
低倍镜,肿瘤呈实性片状排列。
肿瘤呈微囊状。
局部呈滤泡样排列
腺泡细胞(右上):多角形细胞,有微嗜碱性、颗粒状酶原颗粒。空泡样细胞(左下):胞浆内含有细小空泡。
透明样细胞(箭头):类似于腺泡样细胞,但胞质着色浅或不着色。
免疫组化特征:
CK7(+),DOG1(+),GATA3(弱+),CEA(-),CD10(-),S100(-),Ki67阳性指数约10%,特殊染色PAS(+)。
CK7(+)
DOG1(+)
GATA3弱(+)
PAS胞质内酶原颗粒(+)
病理诊断:(腮腺肿物)腺泡细胞癌。
讨论:
1. 定义:
涎腺腺泡细胞癌是一种向浆液性腺泡细胞分化、镜下胞质含酶原颗粒的低度恶性唾液腺上皮性肿瘤。
ICD-O编码:8550/3
2.临床特征:
涎腺腺泡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涎腺肿瘤,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1~3%,占腮腺恶性肿瘤的1~20%,大涎腺几乎90%发生于腮腺,小涎腺以腭腺多见。患者平均年龄50岁,女性稍多见。典型临床表现是缓慢增大、实性、可活动的肿物。但部分肿瘤生长迅速,且与组织固定。1/3患者伴有神经侵犯出现疼痛,常为不明显的间歇痛,部分面神经麻痹。涎腺腺泡细胞癌属于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超过83.3% 。
3.大体表现:
肿瘤可有不完整包膜,实性结节,界限清楚,最大径1cm-5cm。切面呈分叶状,实性或囊性变,灰褐色至灰红色,质地中等或偏软。
4.组织学表现:
肿瘤由5种细胞构成:腺泡样细胞、闰管样细胞、空泡样细胞、透明细胞、非特异腺样细胞构成,其中腺泡样细胞是最常见的类型。常有1-2种细胞成分为主,至少有部分细胞向浆液性腺泡细胞分化。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片状,分叶状,假腺样/滤泡,乳头囊状四种方式等。腺泡细胞:多角形细胞,有微嗜碱性、颗粒状酶原颗粒,细胞核小,核偏位。闰管样细胞:立方形,胞质较少,嗜酸性,细胞核大、居中,似正常闰管细胞。空泡样细胞:胞浆内含有多个细小空泡,细胞核固缩,PAS染色阴性。透明样细胞:类似于腺泡样细胞,但胞质不着色,PAS染色阴性。非特异性腺细胞:多边形,边界不清,合体样。
通常看不到典型核分裂象、无肿瘤性坏死和明显的多形性细胞;目前没有明确的组织学分级系统。
5.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表达CK7、DOG1、GATA3、S100、SOX10和NR4A3;p63、p40、SMA、GFAP、calponin、mammaglobin阴性。PAS胞质酶原颗粒阳性。
6.分子检测:
腺泡细胞癌中发生t(4;9)(q13;q31)易位,导致9q31上的NR4A3基因重排,是腺
泡细胞癌肿瘤发生的驱动基因。此外,最新研究强调了PON3::LCN1和HTN3::MSANTD3融合在AciCC中具有分子事件的意义。
7.预后及治疗:
腺泡细胞癌是涎腺的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该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肿物,10%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倾向,影像学检查提示转移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可酌情予以放疗或化疗。
8.鉴别诊断:
1. 分泌性癌:肿瘤呈分叶状,具有纤维间隔,排列方式:实性巢状、微囊状、乳头状、滤泡状等,与腺泡细胞癌类似,肿瘤胞质丰富,淡染,嗜酸性分泌物;免疫组化通常表达mammaglobin、S100、Pan-TRK和GATA3,分子检测具有ETV6-NTRK3 融合。
2. 涎腺组织:正常涎腺组织呈分叶状,其间有脂肪组织分割,缺乏纤维性间质,除了腺泡组织外,还有导管系统。
3. 黏液表皮样癌:镜下主要由3种细胞即黏液样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以不同比例构成。排列呈团巢状、片状或实性结构,一般不形成腺泡状结构,可见胞质内黏液,而非酶原颗粒。免疫组化DOG1、GATA3、S100、SOX10和NR4A3阴性,大部分肿瘤出现染色体易位t(11;19)(q21;p13),形成CRTC1-MAML2融合基因。
4. 乳头状囊腺瘤:需与乳头状囊性结构的腺泡细胞癌鉴别,由多个扩张的囊腔或腺管状结构构成,其内有多个乳头状突起,具有双层结构,上皮细胞及基底细胞,表面衬覆单层或多层立方或柱状上皮细胞,可夹杂黏液细胞或嗜酸细胞。免疫组化上皮表达CK7、CK8和EMA;基底细胞表达P63、P40和CK5/6。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刘晓江,张晓丽,等.涎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3,30(01):49-53.
[2] Zhu L, Sun L, Zhang Y, et al. PON3::LCN1 and HTN3::MSANTD3 Gene Fusions With NR4A3/NR4A2 Expression in Salivary Acinic Cell Carcinoma. Am J Surg Pathol. 2024 Jun 1;48(6):681-690..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