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性间质瘤

病史:患者女,31岁,腹部胀痛,超声检查发现腹部巨大包块。


大体所见:巨大包块一枚,体积:31×25×17cm,切面灰黄、灰红质软。


镜下特征:肿瘤细胞密度不均,低倍镜下呈结节样分布,细胞稀疏区间质水肿,细胞密集区间质硬化,血管丰富,大多为薄壁扩张的鹿角样血管,可见圆形/梭形两种细胞,细胞胞浆嗜酸/空淡,个别细胞可见小核仁,偶见核分裂象。


超低倍镜:肿瘤细胞疏密不均,呈现细胞密集区和稀疏区2个区域,密集区似呈结节状/假小叶状排列。


低倍镜下:细胞稀疏区间质疏松水肿,富含血管。


 
高倍镜下:疏松区散在梭形细胞,细胞形态温和,胞浆略嗜酸。


低倍镜下:细胞密集区间质可见数量较多的薄壁血管。

 

高倍镜下:细胞密集区间质较疏松区较为硬化,细胞围绕血管排列呈血管外皮瘤样表现。

 

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胞浆空淡,部分细胞可见一小核仁。

 

高倍镜下:偶见核分裂象。
 
免疫组化:inhibin、SF-1(+),CD34(血管+),CK、CD10、Desmin、B-catenin(-)。








病理诊断:硬化性间质瘤

 

讨论

定义:硬化性间质瘤是一种良性间质肿瘤,由水肿和胶原性的间质将上皮样和梭形细胞分割呈岛状/结节状。

ICD-O编码:8602/0

临床特征:硬化性间质瘤通常发生在年轻女性,平均年龄为29岁。患者通常会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或与卵巢肿块相关的症状,但有些肿瘤是偶然发现,多为单侧发生。与激素相关症状并不常见,但有报道会出现男性化和性早熟。罕见肿瘤与Meigs综合征有关。
 

病理形态:

1、 大体特征:肿瘤大小为1.5-19cm,平均11cm,边界清楚,切面黄色至白色、实性(图A、B),部分伴有囊性变和局灶性水肿(图C),个别以囊性为主(图D)。 


2、镜下特征:硬化性间质瘤具有假小叶样外观,细胞结节由水肿、胶原或粘液样间质分割开。通常可见薄壁扩张的血管,类似血管外皮瘤样表现,是其典型的形态学特点。结节由温和的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混合而成,前者具有透亮至嗜酸性的空泡状胞浆,有时类似印戒样外观,部分细胞出现黄素化改变,特别是在怀孕期间。一般情况下,有丝分裂活性较低,但在一小部分病例中可见大量有丝分裂。

3、免疫组化:Inhibin、Calretin、SF-1(+),TFE3(卵圆形细胞+),CD10、MelanA(+/-),CK、CK7、EMA、SMA、desmin(-)。

分子遗传学特征:具有GLI2的重排,其中FHL2是最常见的伴侣。

预后:预后良好,切除可治愈。

 

鉴别诊断:

1、微囊性间质瘤:患者发病年龄平均45岁,镜下纤维性间质分割肿瘤细胞巢,瘤细胞间形成不规则的“微囊状”裂隙,部分细胞胞浆丰富、空亮,可呈“印戒”样改变,肿瘤由1种细胞组成,免疫组化β-catenin胞浆、胞核阳,cyclinD-1胞核阳, SF1、CR等均为阴性表达。

2、 卵泡膜细胞瘤:患者发病年龄平均59岁,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膜界限不清,呈合体样外观,胞浆呈浅灰色,肿瘤由1种细胞组成,免疫组化SF1、CR等阳性表达,网状纤维围绕单个细胞。

3、 纤维瘤:患者发病年龄平均48岁,镜下肿瘤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细胞呈梭形,形态温和,肿瘤由1种细胞组成,免疫组化SF1、CR等阳性表达。

4、 颗粒细胞瘤:幼年性颗粒细胞瘤通常可见滤泡样排列,成年性颗粒细胞瘤常发生在绝经后女性,通常可见call-exner小体,细胞核具有核沟,肿瘤由1种细胞组成,免疫组化FOXL2、SF1、CR等阳性。

5、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梭形细胞围绕鹿角样血管生长最具有镜下特点,但缺乏圆形细胞,且性索标记物阴性,STAT6阳性。

 

参考文献:

1、第五版女性生殖系统WHO

2、Zhao L, Yang Z, Zhou Y, et al. TFE3 nuclear expression as a novel biomarker of ovarian sclerosing stromal tumors and associated with its histological morphology. J Ovarian Res. 2023;16(1):152. Published 2023 Aug 1.

3、Devins KM, Young RH, Watkins JC. Sclerosing stromal tumour: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100 cases of a distinctive benign ovarian stromal tumour typically occurring in the young. Histopathology.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