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附件来源的恶性肿瘤——毛鞘癌

一、病史:
女,86岁,左耳部增生物2+年,偶痛。手术所见:左耳垂部增生物,略破溃。

二、大体检查:
带皮瓣不整形组织一个,体积约0.7cm×0.5cm×0.4cm,皮瓣面积约0.7cm×0.4cm,皮瓣中央见一灰红模糊结节,直径0.4cm,高出皮0.1cm,切面灰白实性质中。

三、镜下所见:
肿瘤与表皮相连,向真皮内浸润性生长,瘤细胞排列呈分叶状或巢团状,巢中央有明显向毛鞘角化倾向,巢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细胞明显异型性,核分裂易见,部分瘤细胞胞质透亮。

图1 低倍镜下肿瘤边界不清,向真皮内呈浸润性生长。


图2 肿瘤与表皮和毛囊皮脂腺结构相连,类似鳞状细胞癌,并可见毛发角化。


图3 肿瘤表面可见溃疡。
 


图4,5瘤细胞分叶状或巢团状生长,瘤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周边有明显的结缔组织鞘围绕。
 

 
图6 可见毛鞘角化倾向。
 


 
图7,8 瘤细胞显著的核多形性,高倍镜下见多个核分裂象。
 


图9,10 瘤细胞胞质丰富,透亮,团块周边可见强嗜酸性的基底膜带。

四、免疫组化:
瘤细胞CK5/6(+),P63(+),EMA(灶性+),P16(斑驳状+),CD34(+),Bcl-2(少数+),P53(突变型),Ber-EP4(-),Ki-67(热点区约30%)。

图11  CK5/6阳性。
 
图12 P63阳性。
 
图13  EMA阳性。
 
图14 CK7阳性。

图15 Bcl-2少数细胞阳性。

图16 CD34阳性。

图17  P53阳性,突变型。

图18   Ki-67热点区约30%。

五、病理诊断
“左耳垂”:皮肤附件源性的恶性肿瘤,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符合毛鞘癌。

六、讨论:
1.定义
毛鞘癌(Trichilemmal carcinoma,TC)又称外毛根鞘癌,是一种罕见的毛囊漏斗部组织低度恶性低转移潜能肿瘤。
2.临床特征
好发于头面部等曝光部位。老年女性相对多见,平均年龄70岁。TC病因不明,可在烧伤瘢痕、日光性角化和鲍温病的基础上发生,也可发生在单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情况下。病程从数个月至数十年不等,最长可达 30 年,生长缓慢,但受刺激后可迅速增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常为单发的浅褐色或红色丘疹、息肉样肿块、角化结节和表面溃疡的硬化斑块。
3.组织病理学
TC主要诊断标准为以毛皮脂腺单位为中心生长,呈分叶状/巢团状、梁索状结构,与周围间质界限分明;外毛根鞘样细胞,尤其以不典型透明细胞为主要成分,至少部分区域异型明显,核大、深染,核仁明显,核分裂活跃,核分裂像4个/HPF,不见细胞间桥;向周围呈“推挤”型浸润性生长,常浸润至真皮网状层乃至皮下组织;外毛根鞘型角化。
次要诊断标准(提示或有助于诊断)肿瘤小叶与肿瘤内的毛囊外根鞘上皮相连;同时伴有良性的外毛根鞘瘤;小叶外周细胞栅栏状排列;PAS阳性的增厚基膜;透明细胞胞质PAS阳性;单个细胞角化;肿瘤细胞与毗邻的表皮之间有一个陡然的界面,两者之间缺乏过渡;一般无血管、神经、肌肉浸润。
本例组织形态肿瘤细胞排列呈分叶状或巢团状,向真皮内呈浸润性生长方式;瘤细胞胞质透亮,提示肿瘤向外毛根鞘分化,且细胞明显异型,核分裂易见,甚至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提示恶性的可能性大,有的瘤巢中央可见毛鞘角化倾向,符合主要诊断标准中的全部选项。本例未进行PAS染色,但从形态学上可以看出,瘤巢周边有明显基底膜带围绕,有的瘤巢边缘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符合次要诊断标准的项。综合形态学最终诊断为毛鞘癌。
4.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
该肿瘤表达高分子量角蛋白CEA和EMA通常阴性,偶有EMA表达的报道。但即便EMA阳性也不能协助诊断,因为皮肤附件肿瘤都有或多或少、阳性强度不一的表达。
肿瘤细胞胞质透亮,富含糖原,有文献报道PAS阳性可以作为毛根鞘癌的诊断标准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除了毛根鞘癌以外,透明细胞鳞癌及基底细胞癌也可以阳性,所以还是需要结合形态学改变来诊断。
也有研究显示CD34可以提示外毛根鞘细胞分化,阳性率较高,是诊断毛根鞘癌有用的标志物。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外毛根鞘肿瘤,CD34一般都有阳性,该抗体不是那种弥漫的瘤细胞阳性,而是呈灶性区域瘤细胞阳性表达,在形态学没法区分的时候,可以试一下。
毛鞘癌也可表达CK1、CK10、CK14和CK17,表明有毛囊漏斗分化。
5.鉴别诊断
包括透明细胞性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 、透明细胞汗腺癌、皮脂腺癌、基底细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BCC) 、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 malignant 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tumor,MPTT) 等。
5.1透明细胞性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 :
TC 病理可见分叶状结构,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肿瘤细胞与相邻表皮有陡然的界面,可见毛鞘角化现象; 而 SCC 则缺乏该结构,细胞之间可见细胞间桥,其中心可见角化珠,肿瘤小叶中无毛鞘角化现象,可予鉴别。
5.2透明细胞汗腺癌:
表现为真皮内肿瘤结节,好发于面部和四肢; 组织学改变示肿瘤主要由分叶状上皮组成,偶尔弥漫性生长或形成囊腔; 其特征性的改变为胞质内出现导管分化,特别是汗孔癌的多孔性导管,HE上与毛鞘癌区别明显,必要时可借助淀粉酶消化的 PAS 染色、EMA 或 CEA 阳性,可与 TC 鉴别。
5.3皮脂腺癌:
皮脂腺癌的透明细胞内含多泡性脂质,具有泡沫样外观,脂肪染色阳性,而 PAS染色阴性。
5.4基底细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BCC):
 来源于毛囊的基底细胞层和外根鞘,典型病理表现为基底样细胞团块,可见边缘栅栏排列的肿瘤细胞和肿瘤团块周围的收缩间隙。黏液的大量聚集会产生囊状结构,但无外毛根鞘角化物质包绕而形成的角质囊肿。
5.5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 malignant 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tumor,MPTT):
主要成分为棘细胞样鳞状细胞,而TC病理细胞主要成分为外毛鞘样透明细胞,且 MPTT 病情发展迅速,同样好发非头皮部位,可予鉴别。
6. 治疗及预后
尽管TC为恶性肿瘤,组织形态学上为侵袭性生长,但其病程非常缓慢,少见远处转移,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应完整切除甚至局部扩大切除确保切缘干净以防止局部复发。而术后随访有助于早期诊断复发和远处转移。
7.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540.
2. 徐俊涛,杨珍,朱里,等.外毛根鞘癌 1 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31(2):116-117.
3.陈荣明, 蚁国铮. 外毛根鞘癌 5 例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8, 15(6):462-466.
4.孟胜男,秦春芳,寇 然,黎 楠,杨顶权.毛鞘癌一例.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0年4月第13卷第2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Dermatology, Apr. 2020,Vol.13 No.2
5.夏登梅,周铁军,徐基祥,等.外毛根鞘癌 7 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33 ( 10) : 1142-1144.
6.吴晶晶 王丽洁 刘琴月 杨 洁.头部巨大溃疡性毛鞘癌一例.Chin J Lepr Skin Dis. Jul 2022,Vol.38,No.7.
7.Agarwal P,Agarwal C,Bhardwaj M,et al. Trichoepithelioma and basal cell carcinoma with squamous differentiation: Is it causal or coincidental? [J]. Indian J Dermatol,2015,60( 4) : 394-396.
8.Roismann M,Freitas RR,Ribeiro LC,et al. Trichilemmal carcinoma: case report[J]. An Bras Dermatol,2011,86( 5) : 991-994.
9.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