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6日,“2019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在南京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肿瘤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聚一堂,讨论并分享研究成果,见证肿瘤领域各大指南的更新。
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被发现,准确及规范的病理诊断对于临床的后续治疗至关重要。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肾脏小肿物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无症状患者体检及癌症患者影像学随访中检出肾脏小肿物也越来越多。
晚期胃癌系统治疗的发展过程中,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5-FU,后又有了很多新的化疗药物,以及出现了靶向药物。
RNA分子在细胞内发挥作用曾是生物学的核心原则。但现代科学研究也已经很明确地证明RNA分子在细胞外也相当活跃,从而可能对人类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烷基化药物TMZ常用于脑肿瘤患者,但GBM治疗的主要障碍是对TMZ化疗的耐药性的发展。
TARGET的第二阶自2107年起已招募450名患者,并且还在持续进行中。随着规模的扩大,研究人员将更专注于记录和分析患者接受ctDNA检测结果驱动的靶向治疗的频率及其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在临床前研究中,关于EGFR-TKI增敏放疗的机制主要有:EGFR为放射损伤修复的重要通路,EGFR减弱了放射敏感性,EGFR-TKI抑制细胞放疗后的损伤修复。
PP2A-GSK3β-MCL-1通路的发现可能提供了新的肿瘤治疗靶点。要知道,PP2A的抑制靶点可是在许多类型的肿瘤细胞中都有特异性表达[10]。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近期NEJ026研究结果正式发表在《柳叶刀·肿瘤》(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该研究比较了厄洛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厄洛替尼单药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鳞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研究发现揭示了一种抗应激途径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PHF5A上的乙酰化可以促进癌细胞的抗逆能力,从而促进结肠癌的发生。
综上所述,靶向药物在临床肿瘤治疗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且毒副作用也明显减小;它与化疗或者放疗药物联合使用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甚至可以逆转耐药性的产生。
这一研究结果,为临床上联合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时有效性和毒副作用的判断提供了可行性策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的谭云山教授教大家跳出骨髓活检“黑洞”前两步!这次我们来看看干货第三弹,有什么顺手好用的武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的谭云山教授已经教大家跳出骨髓活检“黑洞”第一步!我们来看看干货第二弹!
骨髓活检中也会遇到不少的“黑洞”,让病理医生们不知如何下诊断,不是医生不努力,实在是敌人太狡猾,这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的谭云山主任教大家跳出“黑洞”!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的预后很差,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诊断效率低和耐药性强。
PD-1抑制剂获批也不是一两天了,临床使用有不少的经验,这些数据能不能作为指导用药的依据呢?
CRISPR/Cas这项基因编辑技术自从问世以来,已经吸引了无数欢呼和掌声,在短短几年之内,它已经成为了生物科学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研究工具。
《支气管与肺细胞病理学诊断》收录大量正常支气管与肺细胞学形态及炎症、癌前病变和癌导致的细胞学改变图片,可供病理科、呼吸科医师及相关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妇产科病理学》对女性生殖道疾病的病理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扫一扫下载91360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