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的开展个人防护,科学、规范地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出现无效防护或过度防护。
2.范围
病理科所有人员:包括医生、技师、工人、辅助人员、保洁人员;规培及进修学员,滞留实习学生和研究生等。
3.各种防护用品使用方法
3.1防护口罩的配置与使用
3.1.1医用口罩标准
口罩应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0969-2013)、《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10)的标准。
3.1.2一次性医用口罩(仅供日常工作防护;防疫期间,不适合所有病理科人员。)
应保持口罩清洁,使用前进行气密性检查,注意定期(4小时)更换、清洁与消毒,污染时及时更换。此类口罩仅供一般性防护,如防疫期间在开放的公共区域使用,防止咳嗽飞沫污染和吸入。 一次性医用口罩的穿戴方法:
a)标准(七步法)洗手法洗手。
b)取出干净的医用口罩,蓝色朝外,白色朝内,鼻梁条在上,向内对折,再打开。
c)用手托住,遮盖口鼻,将口罩两侧带挂在耳朵上。
d)调整鼻梁条,按鼻型固定,防止脏空气进入。
e)将口罩下沿拉至下颌处,充分展开,呈现立体呼吸空间,即口罩可随呼吸充盈和塌陷。
f)更换口罩标准:正常佩戴条件下四个小时更换;如果有飞沫、分泌物、血液污染或潮湿后应该马上更换。
g)更换口罩方法:
七步洗手法后,净手摘下口罩,马上丢入医用垃圾桶黄色医用垃圾袋中;洗手后马上取新的口罩带好。
口罩污染的情况下,净手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口鼻等可能暴露位置。标准(七步)洗手法洗手后才能取戴新的口罩。
附注:普通人群脱口罩方法:
如果口罩外面污染,则应净手后,摘下两耳挂带,用手捏内面无污染处朝蓝色面折叠,再将鼻梁条中间对折,使用耳带扎紧,投入规定的垃圾袋或专用回收装置中。
如果口罩内面污染,则应净手后,摘下两耳挂带,用手捏无污染边缘将口罩朝白色面折叠,再将鼻梁条中间对折,使用耳带扎紧,投入规定的垃圾袋或专用回收装置中。污染的口鼻使用湿巾或纸巾擦干净,并将用后湿巾放入小塑料袋扎紧,投入规定的回收装置中。
3.1.3 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佩戴岗位与人员:
2019-nCoV防疫期间,接诊医院所有人员均属高危人群,应提高防护口罩标准,均应配置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等级的口罩。此时,医院低风险区域医护人员,即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物品和环境表面机率较低的人员,如普通门诊(发热门诊、内科门诊、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门诊除外)、普通病房(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呼吸内科病房除外)、医技科室(放射科CT室、检验科除外)医务人员,工勤人员如保洁员、保安,以及转运标本的支助人员等;病理科除窗口、取材、冰冻快速技术员、报告发放人员外,可采用医用外科口罩作为防护口罩。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穿戴方法:
a)标准(七步法)洗手法保持手卫生。
b)取出干净的医用外科口罩,蓝色朝外,白色朝内,鼻梁条在上,向内对折, 再打开。
c)用手拉住鼻梁条侧两个扎带向头顶后,扎活扣,再拉住口罩下侧两个扎带向颈后方,扎活扣。
d)调整鼻梁条,按鼻型固定,防止脏空气进入。
e)将口罩下沿拉至下颌处,充分展开,呈现立体呼吸空间,即口罩可随呼吸充盈和塌陷。
f)更换口罩标准:正常佩戴条件下四个小时更换;如果有飞沫、分泌物或血液污染或潮湿后应该马上更换。
g)更换口罩方法
七步洗手法手卫生后,先解开颈后扎带,再解开头顶后扎带,捏紧扎带, 摘下口罩(不要折叠),马上丢入医用垃圾桶黄色医用垃圾袋中;“手卫生”后取新的口罩带好。
口罩污染的情况下,净手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口鼻等可能暴露位置。标准(七步)洗手法手卫生后才能取戴新的口罩。
h)如果发生对口罩过敏情况,可以在口罩与口鼻间衬垫无菌纱布,缓解症状。物资紧张时期,也可通过衬垫无菌纱布吸湿应急。
3.1.4 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佩戴范围是高风险区域:高风险区域指直接或可能接触患者、患者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物品和环境表面的所有医务人员。病理科窗口,取材、冰冻快速、细胞病理、报告发放等岗位人员应该配备医用防护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式图示: 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式:
a)标准(七步法)洗手法手卫生。
b)取出干净的医用防护口罩,印字面朝外,白色面朝内,鼻梁条在上,向内对折,再打开。
c)用一只手托住口罩,另一只手拉绑带,下侧绑带先拉至颈后侧,再拉上侧绑带至头顶后(如为挂耳式,则分别挂在左右耳后)。
d)调整鼻梁条,按鼻型固定,防止脏空气进入。
e)用手调整医用防护口罩至舒适位,并且保证无漏气,此时呼吸可以感到轻微阻力。检查口罩是否漏气,用双手轻微按住口罩,深呼气,感觉有压力,且无气体从口罩边缘泄露;深吸气,感觉有压力,且无口罩边缘泄露。
f)更换口罩标准:正常佩戴条件下四个小时更换;如果有飞沫、分泌物、血液污染或潮湿后应该马上更换。
g)更换口罩方法:
七步洗手法手卫生后,手不要接触口罩外侧污染面;用手指捏住颈后绑带,拉至前方,释放;再捏住头顶后绑带,向前释放口罩;马上丢入医用垃圾桶黄色医用垃圾袋中(注意,全程不要接触口罩外侧污染面)。洗手后取新的口罩带好。
口罩被体液或分泌物喷溅污染的情况下,手卫生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口鼻等可能暴露位置,并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液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标准(七步)洗手法手卫生后才能取戴新的口罩。
h) 如果发生对口罩过敏情况,可以在口罩与口鼻间衬垫无菌纱布,缓解症状。物资紧张时期,也可通过衬垫无菌纱布吸湿应急。
3.1.5 KN95 和 N95 口罩:
这两种口罩并不适合防疫期在医院做常规防护用品。仅在物资紧缺情况下可在此类口罩外面叠加外科口罩或防护面屏可短期使用。
以下三种情况不能用:(1)近距离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人;(2)进行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插管等;(3)产生体液喷溅可能的操作;
3.2 一次性使用医用帽(GB15979-2002)
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佩戴简易防护帽可以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化学和生物危害物质飞溅至头部(头发)所造成的污染。防疫期间,如存在飞沫污染,所有医院人员包含病理科全体人员,均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帽防护。
3.3眼睛防护装备(GB/T 14866,弹性佩戴-可以和近视镜兼容、防雾、视野宽阔、必须有防溅功能,不能带通风口)
3.3.1佩戴安全眼镜和护目镜岗位及人员
近距离(1m内)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病人或者处理病人标本应佩戴护目镜或安全眼镜。病理科窗口、取材、冰冻快速、细胞病理诊断、报告发放等岗位人员应该配备护目镜。 3.3.2安全护目镜佩戴方式:
a)七步洗手法手卫生。
b)标准方法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c)双手打开眼镜支架,夹于左右耳上,如为弹力带则应将弹力带套于头顶后,调整防护眼镜使其与防护口罩位置合适,佩戴舒适。
d)摘除眼镜时,先手卫生,再摘眼镜,手不要触碰防护眼镜外侧。
3.3.3护目镜消毒要求
3.3.3.1护目镜用完,放到指定消毒箱里,送消毒供应中心环氧乙烷消毒。专人对该箱外部进行擦拭消毒后送消供中心消毒待用,以避免运输中带病毒护目镜的泄露风险。
3.3.3.2生物安全的原则是先灭活再清洗,故为“消洗”,而非“洗消”。若护目镜上有粘附物,可能影响微生物与消毒液的充分接触从而影响消毒效果,应遵循“清洁—消毒—清洗”的原则。即先采用浸有消毒液的布巾等进行擦拭清洁,以去除粘附物,然后进行消毒,最后清洗。若护目镜上无粘附物,外表光洁,则可将使用过护目镜放入密闭袋中,直接集中送消供中心。
3.3.3.3如供应中心无法及时消毒,防护眼镜应急消毒方法:护目镜取下后,直接投入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清洗污渍;更换新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流水冲洗干净,使用蒸馏水洗三遍,晾干备用。
3.4一次性使用手术衣与防护服:
一次性使用手术衣穿着环境:
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可能受到非传染性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病理科日常在快速取材或常规取材及细胞学制片时穿戴一次性使用手术衣。
3.4.2 一次性使用手术衣的穿脱:
a)七步法洗手,保持手卫生;
b)带口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帽,防护眼镜;
c)穿一次性使用手术衣,将一次性使用手术衣系好,调整舒适;
d)穿鞋套,戴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
e)工作完毕或意外需要更换一次性使用手术衣时,先脱外层手套,脱鞋套;脱防护服;摘一次性使用医用帽,脱内层手套,手消毒,脱防护眼罩,手消毒,脱口罩,手消毒;
f)可穿一次性使用手术衣也可穿布质手术衣,一次性使用手术衣使用后应投入感染性医疗废物容器并喷洒消毒液;重复使用的布质手术衣投入指定回收容器, 经规范处置后重复使用。
3.4.3 医用防护服(GB19082-2003/2009) 医用防护服穿着环境:
a)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含 2019-nCoV 感染性疾病;
b)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2019-nCoV 防疫期间,病理科窗口、取材、冰冻快速、细胞病理诊断、报告发放等岗位人员应该配备防护服,保证工作人员健康。
防护服穿脱的方法: 3.4.4二级防护时,各种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和方法:
3.4.5三级防护用品穿脱顺序
穿着防护用品顺序:
手卫生→戴医用防护口罩(做密合性检测)→戴一次性圆帽→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防护服→戴全面性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穿鞋套→戴第二层手套
脱掉防护用品顺序:
摘掉外层手套→手卫生→摘全面性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手卫生→脱防护服和鞋套→手卫生→摘护目镜/防护面屏→手卫生→摘一次性圆帽→手卫生→摘医用防护口罩→手卫生→更换个人衣物
3.5 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GB10213-2006)
3.5.1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的选择
生物安全实验室一般使用乳胶橡胶或丁腈手套用于对强酸、强碱、有机溶剂和生物危害物质的防护。
3.5.2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的检查
在使用手套前应该检查手套是否褪色、穿孔(漏损)或有裂缝。可以通过充气试验,将其浸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来检查手套的质量。
3.5.3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的使用
一般情况下,佩戴一副手套即可,当有可能锐器伤,如取材、冰冻制片时应带双层手套;若有接触感染病人或传染性物质可能时(窗口、取材、快速、细胞学制片)应该佩戴两副手套;在工作中,外层手套被污染,立即用手消毒液喷洒手套并脱下后丢弃黄色医用垃圾袋,并立即确保手卫生;然后戴上新手套;戴好手套后应完全遮住手及腕部,如必要可覆盖防护服袖口。 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的穿脱流程:
a)一次性手套,不可再次使用。
b)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工作区域。
c)在脱去手套之前,应该用自来水或肥皂和水加以彻底清洗、摘除并消毒。
d)脱去手套后,拉下袖口将手遮住。
e)工作完成时,离开生物安全柜之前,应该脱去外层手套丢入生物安全柜内的高压灭菌袋中;用消毒液喷洗内层手套,以避免污染门把手、电灯开关、电话等;在撕破、损坏或手套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手套。
3.6鞋套和防水高靴
3.6.1需穿鞋套岗位及人员:
病理科窗口、取材、冰冻快速、细胞病理诊断、报告发放等岗位人员。
3.6.2 鞋套和靴套的穿着方法: a)在需要穿着的环境里,先将其他防护用品穿戴整齐,再穿鞋套和靴套,最后戴手套。
b)需要脱掉防护用品时,最先脱鞋套,再脱其他防护用品。
c)使用后的鞋套应该直接丢入医用垃圾桶医用黄色垃圾袋,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4.病理科防护分级
4.1该分级主要用于2019-nCoV病毒传染期间,病理科人员工作期间防护。
4.2防护分级
4.2.1标准防护岗位:主要适用对象是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物品和环境表面机率较低的人员。病理科主要适用对象和岗位是:诊断医生、常规技术员、免疫组化技术员、常规石蜡样本分子检测技术员。
标准是:标准防护。
标准防护要求:穿着工作服,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帽和单层乳胶手套。在诊疗工作和穿脱防护物品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4.2.2高风险暴露防护岗位:防护标准参照二级或三级生物防护。包括发热门诊, 以及进入疑似或确诊患者留观室或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转运疑似或确诊患者去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医务人员和司机,处理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病理科主要适用对象和岗位是:窗口接待、冰冻快速取材与制片人员、细胞病理诊断医生与技术员、取材与记录人员、新鲜样本分子检测技术员、进入传染病房送报告人员。进行新鲜样本病原体检测的技术员应该采取三级生物防护。
高风险暴露防护标准是:标准防护+飞沫防护+接触防护+(气溶胶防护,2019-nCoV样本接收与转运)。
高风险暴露防护要求:需穿工作服、防护服、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一次性帽子和乳胶手套,必要时穿鞋套。三级防护在此基础上加用全面型防护面罩。在诊疗工作和穿脱防护物品时严格执行手卫生。根据规定和具体情况,相关人员跟需要可隔离居住。
5.标准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手卫生。
第一步:洗手掌,在流水下把双手润湿,涂抹上洗手液,手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反复搓手。
6.咳嗽礼仪
每个公民基本的礼仪,对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播疫情的控制及其重要,需要所有医护人员、家属和所有公民的自觉。(1)当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手绢遮盖口、鼻部,侧身或背对接触者;(2)没有纸巾或手绢时,应用衣袖或手肘遮盖口、鼻;(3)咳嗽或打喷嚏时若用双手遮盖口、鼻后,应立即洗手;(4)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的垃圾桶。(5)疑似者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注意口罩折叠方式及手卫生。
7.休息区(饮水和进餐区)清洁与防传染流程
7.1时限范围
本流程仅限于2019-nCoV流行期间。
7.2休息区设置与使用流程
7.2.1休息区应该单独设置,标识为清洁区;如有条件,清洁区和污染区之间设置缓冲区,白大衣应脱挂于缓冲区内,缓冲区应定期紫外线消毒,建议一天两次,每次1小时及以上;清洁区单独准备手卫生设施,喝水、吃饭之前需进行手卫生,应采用流动水洗手,并使用含氯、酒精或过氧化氢的手消毒液进行手卫生消毒。
7.2.2休息区应干净,整洁,水杯不应集中放置,应该每个人自己单独放置保管;
保持室内通风(可通过自然通风和/或排气扇来促进通风状况)。
7.2.3工作人员如有身体不适,应自觉隔离,不得进入休息区。所有工作人员不得穿任何防护用品进入休息区,进入休息区前应进行手卫生;
7.2.4防疫期间,不允许多人同时聚集,逗留于休息区;
7.2.5个人饮水时距离开水摆放区1米以上再喝水;两个人之间距离1米以上;
7.2.6两个人进餐时,不能面对面,距离1米以上;进餐完毕尽快收拾餐具,尽快离开。
7.2.7餐桌椅每天下班前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
7.2.8休息区每天进行一次空气消毒,可选择空气消毒机循环消毒、上班前紫外灯照射消毒1小时及以上,条件有限时可用含500mg/L含氯消毒液喷淋消毒。
8.常规急救设备与用品
8.1急救设备检查:
防疫期应重点检查日常防护、急救设备如洗眼器,喷淋设备的状态,如有损毁,及时修复,保证正常功能。
8.2急救箱检查:
检查急救箱内防护用品的数量和保质期,及时补足更新,防疫期0.5%碘伏、消毒无菌纱布、生理盐水等可适当多备。
执笔 段 裴 杨 成 娄丽萍 许三鹏
审校 冯 燕 汤显斌 成善泉 阎红琳 王明伟
审校 冯 燕 汤显斌 成善泉 阎红琳 王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