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皮肤病理学有哪些新进展?WHO第5版更新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第五版皮肤肿瘤分类(2022)引入了命名和诊断的变化。下面讨论重要的差异。每类皮肤肿瘤的变化已经被详细描述,特别强调了我们对皮肤多样化肿瘤景观的分子病理学理解的有意义进展。

角质细胞/表皮肿瘤
•角化棘皮瘤与鳞状细胞癌(SCC)分开。继续认识到角化棘皮瘤可能代表着一种具有自我消退潜能的SCC亚型(图1)。
•腺鳞癌从SCC亚型中被除去。它被认为是鳞状小汗腺导管癌,在皮肤附件肿瘤中讨论。
•Merkel细胞癌(图2)是一种皮肤神经内分泌癌。在非Merkel细胞多瘤病毒(MCPyV)相关的病例中,发现其他神经内分泌癌中见到的TP53和RB1突变。细胞来源仍然不清楚。
 
图1 角化棘皮瘤。这种火山口型鳞状细胞癌亚型具有自我消退潜能。厚的毛玻璃上皮(黄点)可通过图片内较薄的嗜碱性上皮(绿点)复旧。
 
图2 Merkel细胞癌(皮肤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肿瘤细胞呈圆形,具有特征性细腻分布的“胡椒盐”染色质。存在Merkel细胞多瘤病毒相关性和非相关性病例。

黑色素细胞性肿瘤
•对于黑色素细胞病变分子通路的深入了解已经导致了定义的改变。肿瘤抑制基因抑制活化癌基因的增殖导致痣,而另外的突变和逃避肿瘤抑制基因控制导致中间性/恶性肿瘤。
•痣:具有单一突变的克隆性肿瘤,无其他病理性改变,细胞形态学温和和良性生物学行为。
•黑色素细胞瘤:介于痣和黑色素瘤之间的中间性肿瘤,具有>1个基因突变。显示非典型组织学特征和局部复发潜能。第二个突变影响特异性通路导致可重复的临床和镜下特征。
•有些黑色素细胞瘤(以前称为“痣”)被重新命名为反应各自特异性通路异常和它们的中间状态。
-Wnt活化的深部穿透性/丛状黑色素细胞瘤(图3)
-色素性上皮样黑色素细胞瘤(PEM,也称为PRKAR1A-失活性黑色素细胞瘤)
-BAP1失活性黑色素细胞瘤
-Spitz黑色素细胞瘤(以前为非典型Spitz肿瘤)
-小眼相关转录因子(MITF)通路活化性黑色素细胞性肿瘤,见下文
 
图3  Wnt活化性深部穿透性/丛状黑色素细胞瘤。这种肿瘤缺乏向下成熟,显示巢状/丛状分布的黑色素细胞,核仁明显,有些有核多形性、核假包涵体和嗜黑色素细胞。表达β-catenin和LEF1。

•免疫组化可能有助于诊断。
-PrkAr1a在有些PEM中失表达
-在Wnt活化性深部穿透性/丛状黑色素细胞瘤中弥漫性β-catenin和LEF1表达
-在BAP1失活性黑色素细胞瘤中BAP1核表达丢失
•MITF通路活化性黑色素细胞性肿瘤是一组新发现的黑色素细胞瘤,具有胞质透亮和融合基因,导致MITF功能过度活化。主要鉴别包括透明细胞肉瘤、PEComa、黑色素瘤和癌。描述了2种亚型。
-具有黑色素细胞分化和ACTIN::MITF易位的透明细胞肿瘤(CCTMAM)
○皮肤结节
○位于真皮+/皮下。明显胞质透亮。低/高级别核特征但核分裂象不明显,病变缺乏溃疡或神经周围侵犯。MART-1、HMB45、S100和MITF阳性,广谱CK阴性
-具有黑色素细胞分化和MITF:CREM易位的透明细胞肿瘤(CCTMMC)
○皮肤结节
○位于真皮+/-皮下
○明显胞质透亮(高级别区域可缺乏透明细胞改变)。可有神经周围侵犯和核分裂象增加。无溃疡形成或血管侵犯报道
○弥漫性MART1、S100、SOX10和MITF表达,斑片状HMB45阳性,广谱CK阴性
•缺乏明确诊断标准的病变的语言认可
-意义不明的浅表性非典型黑色素细胞性增生(SAMPUS)和意义不明的表皮内非典型黑色素细胞性增生(IAMPUS)分别用于缺乏垂直生长期或原位黑色素瘤的病变。这些术语意味着几乎无远处转移的风险
-恶性潜能未定的黑色素细胞性肿瘤(MELTUMP)用于黑色素瘤以垂直生长期为主要选择的肿瘤,因而不确定其潜在的转移风险

皮肤附件肿瘤
•皮肤附件肿瘤分子病理学的更新
-大多数汗孔瘤和有些汗孔癌具有YAP1::MAML2YAP1:NUTM1基因融合。NUT免疫组化可以识别具有NUTM1重排的肿瘤
-有些汗腺瘤显示CRTC1::MAML2融合基因
-活化NF-κB通路的ALPK1突变可见于一些螺旋腺瘤和螺旋腺癌中(与CYLD突变互斥)
-ETV6::NTRK3易位和NFIX::PKNI融合见于皮肤分泌性癌
•新引入的皮肤NUT癌(暂定的)
-罕见,具有BRD3::NUTM1NSD3::NUTM1重排的肿瘤
-位于真皮的浸润性肿瘤,瘤细胞排列成岛状、条索和/或巢状
-腺体和鳞状分化伴突然角化
-空泡状核,明显核仁
-NUT免疫组化阳性,CEA/EMA突出小导管
-有转移潜能
•筛状癌被重命名为筛状肿瘤,明确的恶性潜能不清楚

甲单位肿瘤
•新引入的章节包括
-甲母质瘤(图4)
-甲乳头状瘤
-甲纤维角化瘤
-甲细胞母质瘤
-甲下角化棘皮瘤
 
图4  甲母质瘤。注意母质型上皮的典型乳头状瘤样突起伴深部V型内陷。邻近的梭形细胞增生表达CD34。

造血和淋巴样器官肿瘤
•树突状细胞肿瘤
-引入了髓系肿瘤相关的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增生(MPDCP)
-MPDCP是一种具有低级别细胞学的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增生,发生于已知髓系肿瘤(最常为慢性髓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
•组织细胞性肿瘤
-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一种组织细胞性肿瘤,组织学上可类似于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特征性具有ALK基因重排和ALK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中间性树突细胞肿瘤取代了中间性树突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明确的细胞来源仍然不清楚
-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BRAF V600E突变增加了复发风险,严重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失败。患者可获益于靶向BRAF抑制剂治疗

T细胞和NK细胞淋巴增生性病变和肿瘤
-原发性皮肤T细胞性淋巴瘤(PCTCL)全部被列为一个疾病实体包括以前标记为“罕见亚型”,如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性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8+侵袭性亲表皮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4阳性小或中等T细胞淋巴增生性病变和原发性皮肤肢端CD8阳性淋巴增生性病变
-皮肤CD8阳性肢端T细胞淋巴瘤重新归为淋巴增生性病变。这种疾病实体为惰性,具有非常好的长期预后
-“原发性皮肤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NOS)“应用于不能归类为已知PTCL亚型的病例
-新介绍的免疫相关性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先天性缺陷章节,它们是富于CD8+ T细胞真皮浸润+/-肉芽肿性炎伴先天性免疫缺陷。该病变可表现为结节,斑块或溃疡性病变。EBV原位杂交必须阴性

软组织肿瘤
•介绍了4种新的疾病实体:
-CRTC1:TRIM11皮肤肿瘤:肿瘤位于真皮,境界清楚,特征为瘤细胞呈梭形细胞/上皮样,胞质淡染。瘤细胞排列成巢状/束状,可有或没有模糊的栅栏状形态。弥漫性SOX10表达;不同程度S100和其他黑色素细胞标记物阳性。CRTC1::TRIM11融合。大多数病例常见于四肢。通常惰性但可局部复发或转移
-浅表性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好发于四肢的皮肤和皮下,惰性肿瘤。特征为梭形和上皮样细胞混合,具有中度多形性,明显核仁,核假包涵体和嗜酸性胞质(颗粒/毛玻璃)。混合性炎细胞浸润具有特征性。弥漫性CD34、PRDM10和CADM3表达。>50%表达AE1/AE3。>50%病例有PRCM10重排。大多数病例切除可治愈。
-EWSR1::SMAD3重排的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境界清楚的浅表性肿瘤,显示周围束状排列的温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和中央相对无细胞性、透明变性的胶原(可缺乏明确的区带)。弥漫性核ERG阳性,不表达SMA、EMA、SOX10、CD34、S100。存在EWSR1::SMAD3融合。良性肿瘤,可有局部复发。
NTRK重排的梭形细胞肿瘤:一组常有NTRK重排的梭形细胞肿瘤,最常见于儿童。累及真皮和皮下,具有形态学谱系,包括在包裹成熟脂肪的纤维分隔内的温和的梭形细胞到具有片状/束状梭形细胞的高度富于细胞性病变。可有局灶性高级别非典型性。CD34、SMA和S100不同程度表达。如果NTRK融合存在可有弥漫性pan-TRK阳性。
•对于局限于真皮具有细胞非典型性的平滑肌肿瘤,仍然使用非典型真皮内平滑肌肿瘤这个名称。病变有有限的转移潜能,一旦完全切除预后非常好。
•上皮样纤维组织细胞瘤被归类为分化不确定性病变,而不是一种真皮纤维瘤亚型。

伴有皮肤恶性肿瘤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
新介绍的章节详细描述了伴有皮肤肿瘤的肿瘤综合征,包括:
•家族性黑色素瘤
BAP1肿瘤易感综合征
•着色性干皮病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Gorlin综合征)
•Carney复合体
•Muir-Torre综合征
•Brooke-Spiegler和相关综合征

原文出处: Ho J, Collie CJ. What’s new in dermatopathology 2023: WHO 5th edition updates. J Pathol Trans Med, 2023 Oct 17. doi: 10.4132/jptm.2023.09.22. Online ahead of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