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检查:皮肤组织一块,面积5cm×4.5cm,中央见一隆起区,表面积3cm×2cm,高起皮面1.8cm,切开切面灰白灰红质中硬,切面积3cm×1.8cm。
形态学特征:真皮层内片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巢状分布,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体积小,大小一致,胞浆稀少,细胞核圆或椭圆形,胡椒盐样,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像多见。
低倍镜下,真皮层内可见片巢状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间质内见大量红细胞,表面鳞状上皮糜烂、破溃,周边鳞状上皮局灶增生并过度角化。
中低倍镜,蓝染的小细胞肿瘤弥漫生长,广泛侵及皮下脂肪及周围骨骼肌。
中倍镜,密集排列的肿瘤细胞大小一致,胞浆稀少,核圆或椭圆形,核膜清晰,染色质细腻,呈胡椒盐样。
高倍镜,肿瘤细胞大小一致,胞浆稀少,核圆或椭圆形,核膜清晰,染色质细腻,呈胡椒盐样,核分裂像多见。
免疫组化特征:CK(核旁点状+),CK20(核旁点状+),CAM5.2(核旁点状+),Syn(+),CgA(-),CD56(+),TTF-1(-),CK7(-),LCA(-),HMB45(-),MelanA(-),Ki67阳性率大于90%。
CK20(核旁点状+)
CAM5.2(核旁点状+)
CK(核旁点状+)
Syn(+)
CgA(-)
CD56(+)
Ki67阳性率大于90%
病理诊断:Merkel细胞癌
讨论
定义
一种罕见的原发于皮肤的神经内分泌癌,属高度侵袭性肿瘤。
ICD-O编码:8247/3
临床特征
Merkel细胞癌罕见,好发于高加索人,年发病率约0.23/10万,黑人罕见,发病率约0.01/10万。男性稍常见。发病年龄分布广泛,中位年龄69岁,仅5%低于50岁。好发于日光照射部位的皮肤,最常累及头颈部及四肢,发生于躯干和生殖器者少见,偶见于非暴露部位,如黏膜表面。临床特征大多不甚明显,常见隆起型无痛性结节,一般<2cm,缓慢增大,亦可在数周或数月内快速生长。
病理形态
1.大体特征:多为单发的孤立性肿物,表现为无痛的、半球形结节,隆起于皮面,为红色、肉红色,质硬,表面可有溃疡;肿瘤多境界不清,深达皮下组织,与表皮不相连。
2.镜下特征
肿瘤常原发于真皮并深达皮下,约10%的患者向表皮内扩散,可形成Pautrier样微脓肿或呈paget样浸润。有时表皮可伴发日光角化症和原位鳞癌,但少见伴发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或基底细胞癌。
肿瘤弥漫片状或实性巢状分布,周边可见缎带或小梁状结构,少见假菊形团形成。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呈小蓝细胞样,大小一致,胞核圆形或卵圆形,胞浆稀少。核膜清晰,染色质细而散,核仁一般不明显,可见较多核分裂像及核碎片。肿瘤有时可出现梭形细胞分化。周围偶见促纤维增生性反应。病变大者可出现坏死,常可见脉管内癌栓。
3.免疫组化
Merkel细胞癌表达上皮和神经内分泌标记。肿瘤细胞表达广谱CK、CAM5.2、CK20。CK20是Merkel细胞癌敏感且特异的标记物,阳性信号一般呈小点状位于核旁(副核区)。CK20和广谱CK有助于检测淋巴结内的微小转移。肿瘤细胞常表达EMA和BerEP4,CD117的表达也有报道。肿瘤细胞还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Syn、CgA、CD56、NSE。TTF-1和CK7阴性,有助于和肺小细胞癌的皮肤转移进行鉴别。肿瘤细胞LCA和S100阴性。
分子遗传学特征
Merkel细胞癌显示多染色体异常,包括1号染色体短臂(1p36)缺失、6号染色体三体和13号染色体杂合缺失,但尚无明确候选基因。
鉴别诊断
1.淋巴瘤:皮肤淋巴瘤约75%为T细胞源性,皮损部位及表现与Merkel细胞癌有差异,出现全身症状时提示并发系统性淋巴瘤。肿瘤细胞LCA阳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2.恶性黑色素瘤:结构及形态多样,色素多少不一。其中小细胞亚型由小而一致的细胞组成,缺乏色素,需与Merkel细胞癌鉴别。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化S100、HMB45、MelanA阳性。
3.基底细胞癌:瘤细胞片巢状分布,常有癌周裂隙,周围细胞呈栅栏样排列。
4.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TTF-1和CK7阴性,有助于鉴别肺小细胞癌的皮肤转移。
预后
复发率40%,局部扩散率15%,远处转移率35%,主要转移至肝、骨、肺、皮肤。1年存活率88%,2年存活率72%,3年存活率55%。预后不良的因素包括年龄大、肿瘤>2cm、免疫抑制状态以及进展期病变。组织学上核分裂像>10个/HPF,小细胞、存在血管淋巴管浸润及CD44阳性者预后差。
参考文献
1.皮肤病理学.Phillip H.Mckee, Eduardo Calonje, Scott R.Granter主编,朱学骏,孙建方主译。
2.WHO皮肤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Philip E.LeBoit等原著,廖松林主译。
3.皮肤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第3版).朱学骏,涂平,陈喜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