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病理学有哪些新进展:肾上腺皮质WHO第5版的更新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第5版(2022年)介绍了许多与内分泌日常实践相关的重大变化。在这份时事通讯中,我们总结了基于WHO第5版分类的肾上腺皮质的显着变化。
 
新的章节
肾上腺异位
●良性肾上腺组织出现在异常位置(图1)
●包括“肾上腺残余”,与正常胚胎发生(如肾脏或性腺)一致,和“肾上腺皮质迷离瘤”,其发生部位与胚胎发生不一致。
●大多数为偶发,仅含有肾上腺皮质细胞,并且表达SF1。
●罕见情况下,肾上腺皮质肿瘤可发生于异位肾上腺组织。

图1 肾上腺异位:在精索内有良性肾上腺皮质组织。
 
肾上腺囊肿
●良性,境界清楚,含有液体的肿块,可分成4种亚型:
○假性囊肿:最常见(>60%肾上腺囊肿),无上皮衬覆,发生于创伤、出血或感染包括COVID-10(图2)
○内皮(血管)性囊肿:衬覆内皮细胞,作为畸形或再通的一部分发生(图3)
○上皮性囊肿:衬覆间皮细胞,作为一种胚胎残余的包涵囊肿发生
○寄生虫性囊肿:罕见,单/多房性囊肿,含有纤维性囊壁和透亮的囊液
●应有较宽的鉴别诊断,因为囊性变能发生于肾上腺皮质腺瘤/癌、嗜铬细胞瘤、血管瘤、肾细胞癌和转移等。

图2  肾上腺假性囊肿:无明确衬覆上皮的肾上腺囊肿。

图3  肾上腺血管性囊肿:衬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肾上腺囊肿(D2-40阳性)
 
髓脂肪瘤
●良性无症状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和三系造血细胞组成
●常与肾上腺皮质结节性疾病、增生或肿瘤共存(图4)

图4 髓脂肪瘤与肾上腺皮质癌(嗜酸细胞亚型)共存
 
肾上腺皮质增生的更新分类
肾上腺皮质增生
●由于这是一种生理性反应,而不是克隆性增生,皮质带是完整的
●有3种类型真性增生:
○ 先天性肾上腺增生(CAH):由编码产类固醇酶的基因突变导致
○ ACTH/CRH依赖性弥漫性增生:由Cushing‘s病、异位分泌和慢性刺激导致
○ 弥漫性球状带增生:特发性
 
肾上腺皮质结节性疾病
●一组散发性或胚系结节性克隆性增生:
○散发性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疾病:
-以前称为“结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10mm非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结节
○双侧微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疾病:
-较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30岁)
-<10mm双侧肾上腺皮质结节,可能为色素性
○双侧巨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疾病
-较常见于成人
->10mm双侧结节(图5)
-以前称为“原发性双侧巨结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或“ACTH非依赖性巨结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图5 双侧巨结节(>10mm)肾上腺皮质疾病:代表性大体切片
 
●双侧微结节和巨结节型肾上腺皮质疾病典型导致皮质醇增多症,常伴有特异易感基因(PRKAR1A,PRKACA,PED11A,PDE8B,ARMC5、MEN1等)的胚系变异
●不鼓励使用以前的名称“增生”,因为它是一种对ACTH升高的生理性反应。这个术语不应该用于描述克隆性膨胀形成的多灶性结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onn综合征)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主要原因,特征为醛固醇过度产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抑制
●HISTALDO分类结合了CYP11B2(醛固酮合成酶)免疫组化和形态学特征来预测生化复发的风险
●“经典”组织学:5%复发风险
○产醛固酮肾上腺皮质癌(APACC)
○产醛固酮肾上腺皮质腺瘤(APA)(图6):孤立,>10mm,CYP11B2弥漫性阳性
○产醛固酮结节(APN):孤立,<10mm,CYP11B2梯度反应,强调在结节的外周阳性密度增加

图6 功能性产醛固酮肾上腺皮脂腺瘤伴主要为空泡状细胞核散在多形性
 
●“非经典”组织学:42%复发风险
○产醛固酮微结节(APM):<10mm,在HE上可不能识别,但应用CYP11B2(梯度反应)而突出
○多灶性产醛固酮结节(APNs)
○产醛固酮双侧弥漫性增生(APDH)
 
肾上腺皮质腺瘤
●缺乏形态学恶性特征的肾上腺皮质肿瘤
●令人担心的恶性特征:血管侵犯,肿瘤坏死,非典型核分裂象,核分裂增加(>5个/10mm2),网状支架缺失
●通常单侧和孤立;可能为非功能性或激素活性
 
肾上腺皮质癌的分类,主要亚型,辅助性检查和分级
肾上腺皮质癌
●恶性肾上腺皮质肿瘤,可能为非功能性或激素活性
●伴有男性化或女性化的肾上腺肿块临床上高度怀疑恶性
●除了普通型肾上腺皮质癌外,还有3种形态学亚型:
○ 嗜酸细胞性:嗜酸细胞>90%肿瘤,需要广泛取材更好地确定嗜酸细胞成分
○ 黏液样:明显细胞外黏液沉积;预后差(图7)
○ 肉瘤样:类似于其他器官的肉瘤样癌,预后差
 
图7 肾上腺皮质癌(黏液样亚型)伴血管侵犯
 
●血管侵犯在评估恶性中是一个重要的诊断和预后工具。在肿瘤和肾上腺包膜交界处或包膜外评估,应观察到肿瘤细胞侵透血管和形成血栓/纤维素-肿瘤复合体
●许多评分标准被用于诊断肾上腺皮质癌和危险分层;它们的应用取决于形态学亚型和病人年龄:
○ Weiss评分;改良的Weiss评分和Helsinki多参数评分
○ Lin-Weiss-Bisceglia系统被开发用于评估嗜酸细胞性肾上腺皮质肿瘤
○ Wienke系统被用于评估儿童肾上腺皮质肿瘤
○ 网状纤维算法需要改变的网状纤维网,并结合以下任何一个特征:核分裂象增加(>5个/50HPF,肿瘤坏死或血管侵犯(图8)
图8 A:肾上腺皮质癌伴坏死(图像右侧). B:肾上腺皮质癌伴破坏的网状支架
 
●一种网状纤维算法的简化方法,由于其高度重复性和可应用于所有形态学亚型中而获得推广
●使用网状纤维算法后,癌随后根据核分裂象被分为低级别或高级别(如果>20个/50HPF为高级别)(图9)
 
图9 肾上腺皮质癌伴高度的核分裂象(在1个60HPF内有2个×核分裂象)
 
●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
○ p53:过表达或全部缺失可见于高级别区域
○ Beta-catenin:核过表达是一种预后差的信号
○ IGF2:作为一种诊断工具而使用,核旁颗粒状表达可见于近80%肾上腺皮质癌中
○ Ki67:对所有肾上腺皮质癌推荐通过手动计数或自动图像分析来特异性Ki67标记指数,并记录使用的方法。癌典型>5%,该指数在预后方面很重要。
Rizkalla CN, Tretiakova M. Whats new in adrenal gland pathology: WHO 5th edition for adrenal cortex. J Pathol Transl Med, 2024, 58(4):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