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鳞癌1例
病史介绍
患者,男,55岁,因“背部及下肢疼痛1天”至到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发现左肺占位,转入我院手术治疗。发病期间无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无抽烟史,既往有肺结核病史,抗痨治疗半年;2次颈椎手术史,其余病史无特殊,无恶性肿瘤家族史。

辅助检查
胸部CT示:左肺上叶可见一大小约2.5cmx1.4cm的结节状影,病变与主动脉弓关系密切,增强扫描病变轻度强化,肺门影不大,各层面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右侧第7、8肋骨骨质破坏。影像诊断:1.左肺上叶肺癌;2.右侧第7、8肋骨骨质破坏,考虑骨转移?

大体检查
左肺上叶及结节:楔形切除肺组织一块,大小6.5cmx3cmx2cm,切面见一3.2cmx2.3cmx1.3cm的肿块,切面灰白灰红色,烂肉样。

镜下所见
肺组织内见一边界不清的肿瘤浸润性生长,肿瘤内同时含有腺癌与鳞状细胞癌成分,两种成分占比均>10%。腺癌以腺泡型为主,细胞异型性明显,周围可见促纤维反应,鳞状细胞癌为角化型鳞状细胞癌,胞质丰富,嗜酸性,核仁明显。

低倍镜,肿瘤由不规则腺样结构(腺癌)及实性巢状结构(鳞状细胞癌)组成。


低倍镜,肿瘤由不规则腺样结构(腺癌)及实性巢状结构(鳞状细胞癌)组成。


中倍镜,可见鳞状细胞癌成分及微乳头状腺癌成分(低分化)。

中倍镜,可见乳头状腺癌成分(中分化)。
 

中倍镜,可见实体型腺癌成分及复杂的腺体(低分化)。

微乳头状结构缺乏典型的纤维血管轴心。
 
免疫组化特征
CK5/6(鳞状细胞癌+),p40(鳞状细胞癌+),NapsinA(腺癌+),TTF1(腺癌+),EGFR(+),ALK(-),Ki67阳性指数(鳞状细胞癌区域约30%,腺癌区域约10%)。


CK5/6(鳞状细胞癌+)

p40(鳞状细胞癌+)

NapsinA(腺癌+)

TTF1(腺癌+)
Ki67阳性指数(鳞状细胞癌区域约30%,腺癌区域约10%)
 
病理诊断:(左肺上叶结节)腺鳞癌,鳞状细胞癌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腺癌为低分化腺癌(腺泡型40%,复杂腺体20%,乳头型20%,微乳头型10%,实体型10%),可见肿瘤气腔内播散。
 
讨论:
1. 定义:
肺腺鳞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小细胞癌,同时具有明确的鳞状细胞癌及腺癌成分的混合性肿瘤,每种成分的占比需要大于>10%。
ICD-O编码:8560/3
 
2.临床特征:
肺腺鳞癌是肺癌的少见类型,肿瘤侵袭性较单纯的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更强,易造成血管、脉管、胸膜浸润及远处转移,约占所有肺癌的2-3%,多见于中老年男性,高发年龄为60-70岁。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肺癌相似,但是肿瘤体积更大。肺腺鳞癌的病因至今未完全明确,很多因素可能增加个体患肺癌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因素是长期吸烟,其他因素包括肺癌家族史,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影像上兼具腺癌和鳞状细胞癌二者特征,多表现为直径较大、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的肿块,边缘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常见。
3.大体表现
肿瘤好发于右上肺叶,常表现为周围型,胸膜牵拉,肿物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切面灰白及灰褐色,质硬或质脆,可见出血坏死。
4.组织学表现:
肿瘤含有明确的腺癌与鳞状细胞癌的两种成分,每种成分占比至少10%,两种成分可混合存在或分界清楚。鳞状细胞癌可以为角化型鳞状细胞癌、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或基底样型鳞状细胞癌。腺癌为浸润性腺癌,含腺癌的各种亚型(附壁生长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型、实体型及复杂腺体)。
鉴于诊断肺腺鳞癌需要同时存在两种肿瘤成分,因此穿刺组织等小活检不作诊断,可以在报告内描述存在两种成分,提示不排外为腺鳞癌可能。其次对于根治切除组织,需要进行充分取材,小的肿瘤(<3cm)需要全部取材。较大的标本(>3cm),如可见混合性肿瘤成分,但某种成分占比小于10%,也需全部取材。
 
5.免疫表型
腺癌肿瘤细胞表达CK7,NpsinA,TTF1,实体型腺癌特殊染色AB/PAS呈阳性。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表达CK5/6,p40,p63,Ki-67增殖指数鳞状细胞癌成分一般高于腺癌成分。
 
6.分子检测:
腺鳞癌没有明确的特异性分子学诊断标准,可能同时存在腺癌和鳞状细胞癌的突变基因,如ALK、ROS1、RET、 EGFR、KRAS 、AKT1、FGFR1等基因改变。最近,基于热点突变或基因测序的结果的研究,学者认为肺腺鳞癌两种成分为单克隆起源,而并非两种不同的肿瘤细胞。
 
7.治疗及预后:
肺腺鳞癌的治疗基本遵循NSCLC治疗指南,手术治疗最为重要,手术为能良好耐受手术的I期、I期患者提供了治愈的机会,且IIIA期可完全切除的患者也首选手术治疗。无法手术者行化疗、放疗及分子靶向治疗。肿瘤周围有炎症反应及肿瘤发生脑转移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子。
 
8.鉴别诊断:
1. 黏液表皮样癌:经典的黏液表皮样癌由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构成。肺腺鳞癌需与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鉴别,后者多呈实性,以表皮样细胞及中间细胞为主,但无角化细胞,可含少量黏液细胞;实质性上皮团块多,囊腔结构少,常见核分裂,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表达CK7,CK5/6,P63,P40,但不表达TTF1,NapsinA,且黏液表皮样癌大部分出现染色体易位t(11;19)(q21;p13),形成CRTC1-MAML2融合基因。
2. 类癌:典型的类癌总体呈器官样结构,表现出多种组织学模式,包括类小梁状、实性巢状、腺泡状、假腺样、条索样。当出现假腺样结构与实性巢状混合存在时,形态学类似腺鳞癌,但一般无角化,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D56、CgA、Syn和INSM1,Ki67增值指数较低,不表达p40,TTF1,NapsinA等。
3. 腺癌:肺腺癌表现为实体型和腺泡型混合存在,形态学与腺鳞癌相似,实体型腺癌无细胞间桥及角化,部分胞质内可见黏液,免疫组化表达TTF1,NapsinA,不表达p40,CK5/6。
4. 鳞状细胞癌:肿瘤内仅见鳞状细胞癌成分,无腺癌成分。
 
参考文献:
[1] 刘彤华.《刘彤华诊断病理学》,2018年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秋桐,陈玲,杨艳梅,等.肺腺鳞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24,32(06):1048-1054.
[3] Zhao R, Xu Y, Chen Y, et al. Clonal dynamics and Stereo-seq resolve origin and 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NPJ Precis Oncol. 2023 Aug 26;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