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50岁。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超声检查发现左肾轻度积水,膀胱占位性病变,行膀胱镜检查,提示腺性膀胱炎,行经尿道膀胱病变切除术,术后恢复正常。1月前复查,发现左肾积水加重,超声提示前列腺尿道部增生,遂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大体所见:灰白灰红碎组织一堆,体积:3.5cm×2.5cm×0.3cm。
光镜所见:
免疫组化总结:CK(AE1/AE3)(+),CK7(+),PAX2(+),PAX8(+),GATA3(-),UroplakinⅢ(-),P63(-),NKX3.1(-),HNF-1b(+),Ki-67(增殖指数约2%)。
最终诊断:(前列腺)肾源性腺瘤/化生。
讨论
肾源性腺瘤(nephrogenic adenoma, NA)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增生性病变,由于其组织结构与肾小管相似,1950年,由Friedman等提出了“肾源性腺瘤”的概念。该病可发生于泌尿系统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膀胱(80%),其次为尿道(15%)、输尿管(5%),肾盂相对少见,发生于前列腺者更为罕见,常见于前列腺尿道部。肾源性腺瘤多好发于成年人中,男:女比例为2:1,发病年龄4-81岁,最好发于中年男性。
肾源性腺瘤/化生病因可能与肾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泌尿系统反复慢性感染、结石、膀胱憩室、间质性膀胱炎等相关。
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主要有炎性理论、肾小管种植理论和胚胎学理论。炎性理论认为NA是尿路上皮细胞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下产生的一种化生性改变;肾小管种植理论认为脱落的肾小管种植于膀胱,从而形成肾源性腺瘤;而胚胎理论学说认为NA是由胚胎发育残留的中肾管发育而来。
镜下,典型病变会有各种结构混合生长,包括:小管状、乳头状、囊状和局灶实性结构,其衬覆的细胞呈立方状/低柱状,伴少量淡染的胞浆。其乳头状成分类似尿路上皮肿瘤,但细胞形态大多为立方状。小管为小而圆的中空腺管,类似于肾小管,小管可扩张呈囊性,管腔内可含有嗜碱性/嗜酸性分泌物。约70%病例局灶可见“鞋钉样”、透明或印戒细胞样改变。部分病例可出现细胞不典型性及核分裂象,间质大多水肿,并伴有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和炎性肉芽组织形成。生长局限,大多数局限于黏膜固有层。
免疫表型方面,上皮细胞处表达CK7、AE1/AE3等角蛋白外,可特异性表达肾小管上皮标记物PAX8、PAX2、CK7,还可表达HNF-1b,尿路上皮标记GATA3、UroplakinⅢ、P63通常为阴性,前列腺标记PSA阴性,Ki-67指数小于5%。
NA虽为良性病变,2000年Cheng等提出不典型肾源性腺瘤(atypical nephrogenic adenoma,ANA),与NA区别在于胞核增大,核深染,染色质增粗,核仁明显增大,其复发率高达28%-90%,但仍认为其属良性病变。有相关文献报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造成恶变,最终发展为膀胱腺癌、鳞癌及透明细胞癌等,此外少数免疫功能正常患者也可恶变。2006年报道1例膀胱NA转为透明细胞腺癌,2008年报道1例膀胱NA转为膀胱腺癌。国内孔繁辉等研究阐述2例膀胱NA恶变者侵犯浅肌层,且发生骨转移,但其是否为癌前病变、恶变风险如何及发生转移具体机制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鉴别诊断:
1、 前列腺腺癌(Prostatic adenocarcinoma):当NA发生于前列腺时易被误诊为前列腺腺癌,尤其当NA位于尿道前列腺部时。两者在镜下均表现为管状结构,小腺体增生,可分泌黏液,前者腺体排列更杂乱,常浸润间质,肿瘤细胞异型性更大,常见显著大核仁。但仅依靠病理形态学特征有时难于区分,可用免疫组化染色相鉴别。虽然前列腺癌和NA在P504S标记物上均为阳性,但是NA不表达NKX3.1,若能检测到PAX2和PAX8阳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则更易与前列腺癌相鉴别。
2、 萎缩性前列腺腺癌(atrophic variant of prostate adenocarcinoma):与泌尿生殖系统创伤无关,形态上表现为浸润性,异型性更明显,无邻近尿路上皮存在,通常无炎症。
3、 膀胱透明细胞腺癌(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 of the bladder):偶见透明细胞,多形性更明显,尤其是细胞核深染、增大,广泛浸润肌层,核分裂增多,增殖指数增高,多见于女性;
4、 浸润性尿路上皮癌(Invasive urothelial carcinoma,UC):NA呈管状、囊状或实性结构,且病变边界不规则,并浸润固有层或浅肌层时,容易混淆为巢状和微囊变异型UC。UC肿瘤细胞呈巢团状生长,上皮细胞层数增加且细胞极向消失,可深达肌层甚至侵犯膀胱壁全层,胞核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较易见。巢状和微囊变异型UC通常不会有乳头状、小管状、囊状或扁平状等结构同时出现,而这一特征是NA特征性表现。间质纤维化是UC特征,而疏松间质和慢性膀胱炎背景则倾向于NA。此外UC肿瘤细胞常弥漫表达P63等,Ki-67增殖指数较高,但一般不表达PAX2及PA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