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野生型占很大的比率,因此需要寻找新靶点及研发新的靶向药物,寻找新的分子预测标志物、探索靶向联合阻断相关通路等途径...
PD-1/PD-L1单抗来了,面对肿瘤标本PD-L1的四种免疫组化检测方法:22c3、28-8、E1L3N和SP142提供的结果,如何判断是“真阳”还是“假阳”?如何用好这把“利器”?
软骨母细胞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软骨性肿瘤,术前多误诊为其他病变,且由于软骨母细胞瘤术中刮除组织中多含有骨性成分,行快速冷冻检查时难以制片,导致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应用价值有限
人类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是肺腺癌具有治疗预测作用的分子标志物[1,2]。我们总结了3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活检组织标本中ALK蛋白表达及基因融合状态,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
随着对其分子途径探索的逐步深入和相对应的靶向药物的不断出现,给部分肺癌晚期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运用qPCR技术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24的基因表达情况,并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水平,回顾性分析其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该区域的激活即磷酸化对癌细胞增殖、生长的相关信号传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EGFR作为癌症治疗的分子靶标受到普遍关注,并陆续开发出了吉非替尼等。
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Globocan数据库,2012年我国新发肺癌患者达65 28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约占全球1 3,其中80%以上的患者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筛查出的微小的在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密度样(ground-glass opacity,GGO)的肺癌在亚洲人群中逐渐增多。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80%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1]。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基因称为驱动基因,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驱动基因突变状态是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