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华院士从事病理诊断工作60余年,有极丰富的经验和很高的造诣,诊断正确率高,深得临床医师和患者的信任,被誉为“金标准”的标准。主编专著4部,由其主编的《诊断病理学》是中国病理工作者必备的参考书。科研工作紧密联系临床实践,发表论文240余篇。率先在国内应用细针穿刺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胰腺疾病诊断的正确率。1980年,她因提高胰岛增生和胰岛素瘤诊断而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作者)。1985年,在国内外首先提出“胰内总胆管环形壁内浸润是胰头癌的一种特殊的生物学行为”,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作者)。1993年,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作者)。1995年,对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及反义基因调控对其恶性表型逆转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作者)。近二十年来一直进行胰腺癌实验性基因治疗的研究。在内分泌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方面也做出了贡献。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引领病理学科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临床医学进入个性化医疗的时代,肿瘤治疗进入靶向治疗的时代,刘彤华院士率先在国内提出了靶向治疗需要靶向诊断的概念,拓展了病理学的发展方向,提升了病理医生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地位,并极大地解决了患者的病痛。从事病理教学工作60余年,为中国病理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学生遍布国内外。
专业特长:胰腺疾病诊断
所属系统:病理诊断
获奖情况:
1980年,她因提高胰岛增生和胰岛素瘤诊断而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作者)。
1985年,在国内外首先提出“胰内总胆管环形壁内浸润是胰头癌的一种特殊的生物学行为”,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作者)。
1993年,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作者)。
1995年,对胰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及反义基因调控对其恶性表型逆转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