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秉铨教授先后8年就读震旦大学医学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继续攻读医学院病理学研究生4年。1959年开始大学任教,曾担任病理学系主任、基础医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
科研成果:在肿瘤病因学上,开发利用免疫缺陷动物研究人类器官组织移植物的致癌因子作用。在癌转移研究方向,曾连续获得三次国家重点攻关课题项目,历时15年,曾应邀赴美、亚、欧、澳20余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在国际上曾获得三项纽约中华医学基金项目和一项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遗传和生物工程研究项目。
学术兼职:
曾担任卫生部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基础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召集人、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曾受聘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天津医科大学、北京大学生物系客座教授和学术顾问;1980年受邀美国加州Loma Linda大学病理学系客座教授;
曾担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病理学会主任委员以及亚洲、太平洋地区病理学会联合会(APASP)主席、国际病理学会(IAP)执委和中国部主席;
曾担任中华病理学杂志主编、名誉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肿瘤学杂志、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实用肿瘤杂志、中国癌症杂志编委和顾问;
曾担任Human Pathology杂志(美国)亚洲编委、Acta Pathologica Microbiologica et Immunologica Scandinavica 杂志(丹麦)国际编委、Journal of Experimental&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意大利)亚太地区编委、Pathology International(日本)国际编委。
获奖情况:
2011年,荣获“中国病理事业终身成就奖”。
2004年,香港医学科学院病理学院(HFHKCP)荣誉院士。
“转移性癌细胞、转移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获得1996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要论文:
发表论著两百余篇。
《加强基因型分析发展个体化医学》。吴秉铨,刘岩。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年10期;
《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基因突变检测:支持诊断和预测格列卫治疗反应》。吴秉铨。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08年4期。
《科学无疆界——从国际病理学会学到的经验》。吴秉铨。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年6期;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吴秉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年8期;
《基因检测是病理学发展的又一推动力》。吴秉铨。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年1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的基因检测》。吴秉铨,钟镐镐,高建平,刘叔平,衡万杰,鄂文,顾江。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年3期;
《HER-2/neu基因和乳腺癌研究进展的启迪》。吴秉铨,李玲。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年3期;
《新世纪学术发展的主趋势和病理学家的责任》。吴秉铨。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年1期;
《病理学科发展的现在和未来》。吴秉铨。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年5期。
著作译作:
主编专著7部,参编专著5部,主译专著2部:
吴秉铨,刘彦仿主编。《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7月,ISBN:9787530438732;
吴秉铨,方伟岗主编。《肿瘤转移机制及其阻断-癌扩散的基础和临床》。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6月,ISBN:9787534125812;
吴秉铨主编。《病理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教材)。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ISBN号:7810710931;
Bing-quan Wu,Jie Zheng,Immune-Deficient Animal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Karger Basel (Switzerland),1989,ISBN 3-8055-4934-2;
吴秉铨,谢志刚主译。《病理解剖:指南和图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年7月,ISBN号:9787565901850/7565901857;
吴秉铨,席与萍,孙毓恺译。《病理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2月,ISBN:7117004959/978711700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