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修武
  卞修武: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是土生土长的陆军军医大学人,长期从事被称为肿瘤诊断“金标准”的临床医学病理诊断和研究工作,是我国临床病理诊断的权威专家,将我国肿瘤血管病理学和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水平提升至国际前列,被美国临床病理学会和全美华人病理学会授予“杰出病理学家奖”。2017年11月28日,卞修武教授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和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一等奖各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和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模范教师,2020年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被推选为国际病理学会(IAP)中国区分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转移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但百余年来,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始动环节、启动细胞和血管病理生物学特征缺乏深入认识,其在病理诊断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不清。卞修武教授从1987年开始,25年磨一剑,成功揭示微血管构筑特征,率先提出“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并阐明其发生机制。该研究成果也揭示了既往抗血管生成药物疗效不佳的原因,提出基于“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促血管正常化的抗肿瘤治疗新思路,建立了药物研究新模型,研发出抗癌新化合物诺帝(Nordy),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完成新药临床前研究,为肿瘤抗血管生成个体化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
  肿瘤生长和转移不仅依赖于新生血管,而且依赖于微环境,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种子”与“土壤”之间内在作用机理也是亟待回答的重大科学问题。卞修武教授主持完成肿瘤干细胞领域973、863等重大项目研究,进一步提出证据表明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发生、侵袭、转移和复发的“种子”细胞,并阐明其内在机制,率先揭示了肿瘤“种子”与免疫微环境“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清除循环肿瘤干细胞、监测微环境免疫状态,从而指导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
  卞修武教授牵头制定《肿瘤病理规范化诊断标准》等12项行业规范和标准,推动我国病理诊断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和精准化。他发起成立全国脑神经病理学组,每年承担大量来自国内外的疑难神经病理会诊工作。他带领学科建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新药创制肿瘤干细胞技术平台和国家重点领域“肿瘤干细胞研究”创新团队,主编和副主编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病理学》和专著各4部。
  卞修武教授的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 Stem Cell、Nat Immunol、PNAS、Hepatology、Cancer Res、J Pathol等国际知名期刊,累计达160余篇,被Nature、Cell等国际著名期刊引用4000余次,主编、副主编中英文专著、教材16部,获得授权专利14件。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Science, Cell Stem Cell, Nature Immunology, Nature Neuroscience,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Neurosurgery主编赞誉“这是一项完美的研究,基于该研究的策略将使病人受益”。
  卞修武教授还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军队高层次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 国家创新推进计划重点领域“肿瘤干细胞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培养的100余名研究生中23人成为学科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