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理人的足迹》全国寻访活动——南宁站
  本文经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授权发布,其他媒体转载或引用须经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2016年1月15日,《中国病理人的足迹》寻访团来到了全国寻访活动的第二站—绿城南宁,此站寻访团的专家有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会长丁彦青教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华野教授、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步宏教授、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周晓军教授,寻访团在广西医科大学病理学系主任冯振博教授的陪同下,代表中国病理界的同仁,探望李志尚、邓卓霖两位病理学家。
寻访团冯振博、丁华野、丁彦青、步宏、周晓军教授
寻访团冯振博、丁华野、丁彦青、步宏、周晓军教授
  南宁,一座历史悠久、风光旖旎、充满诗情画意的南国名城,在这里我们要探寻两位中国病理大师,广西医科大学李志尚和邓卓霖教授,两位教授都是从事病理工作半个世纪,为我国病理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在他们的身上印刻着中国病理事业发展的足迹,他们的一生也是新中国病理事业不断发展的一生。
  著名病理学专家——李志尚教授
  寻访团首先来探望的是著名病理学家李志尚教授,今年他已是一百岁的世纪老人,2015年11月,他获得了“中国病理事业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老者,了解并记录他平凡而又执着的人生,和对中国及广西病理事业的一生奉献。
李志尚教授
李志尚教授
  李志尚教授(原国家三级教授),著名病理学家,国际病理学会(IAP)会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广西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早年留学美国,先后就读于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堪萨斯州医学院并获硕士学位。这期间,他在导师Stowell指导下,完成了题为《肝损伤修复的组织化学变化》等数篇学术论文。1949年10月,新中国宣告成立的喜讯,传遍了大洋彼岸,李志尚教授在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由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号召和帮助下,毅然决定返回新生的祖国,回国之初,在武汉大学医学院(后改名为武汉同济医学院)工作,其工作条件与生活待遇都很好,但因工作需要,他接到国家的“借调令”,加强广西病理工作,他二话没说,随即来桂,在桂林(1954年前广西医学院在桂林)和南宁工作了五十余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广西。他长期从事病理学教学及科研工作,是国内开展病理尸检较早的病理学家,对国内尸检领域具有突出贡献。著作有《病理尸检-技术与诊断》,该书是我国全面叙述病理尸检工作的首部专著,另著有《病理尸检诊断指南》。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医学论文70余篇,与国内15所医学院校协作统计分析2万余例器官的正常重量,首次获得我国男女各年龄段器官的正常数值,填补了我国一项医学空白,被列入《中国科技成果大全》。曾获国家教委“从事高校科研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
李志尚教授
李志尚教授
对李志尚教授进行访谈
对李志尚教授进行访谈
  如今,李志尚教授已是一百岁高龄,走进他的住所,依然保持着简朴的风格,见到来探望的寻访团成员,他已然是很高兴,时不时地擦拭眼角,李志尚教授虽年事已高,不能讲太多的话,不过还是能从中听到他高尚且真于奉献的人格,当听到大家说是读他的书成长起来的时候,他讲到“不要说是我写的书,是大家的”,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值得尊敬,也抒写着他大公无私,一生奉献的情怀。
与李志尚教授合影留念
与李志尚教授合影留念
  在即将结束的时候,李志尚教授和到访的各位专家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也期望李志尚教授健康长寿。
  著名病理学专家——邓卓霖教授
  广西医科大学的另一位病理学专家是邓卓霖教授,寻访团的专家一进家门口就受到了他的热情的接待,今年他也已年满八十七岁,但话声掷地,思维清晰,精神十足,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老者。
采访邓卓霖教授
采访邓卓霖教授
  邓卓霖教授,1929年4月于广东开平出生,1954年毕业于广西医学院,曾任广西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病理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委员,广西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荣誉主任委员。专注于广西马尔尼菲青霉病、肝癌分子病理学和动脉硬化等研究。在美国留学荣获美军病理研究所(AFIP)“杰出完成马尔尼菲青霉病研究”荣誉证书。在国内国际发表医学科学论文133篇,其中中文论文101篇,英文论文32篇。参编《病理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临床真菌学》(复旦和上海医大出版社)。1988年荣获广西科学突出贡献奖,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邓卓霖教授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广西工作,1960—1961年赴上海肿瘤医院进修,1980—1983年被国家公派美国留学,以访问学者身份在首都华盛顿美军病理学研究所进修。进修期间他发现了当时鲜为人知的马尔尼菲青霉病,并与当地的组织胞浆菌病做对比研究,得出两者的形态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从而获得AFIP颁发的荣誉证书。
  1983年回国后,邓卓霖教授继续任职于广西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致力于霉菌病和霉菌毒素与肝细胞癌(HCC)关系的研究。他在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研究独树一帜,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大量论文,蜚声国内外。他深入研究我国HCC高发区桂西南地区肝癌的发病原因,发现该地区人群的主要特点是乙型肝炎高发,而当地人群的主食(玉米)受黄曲霉素污染严重,是导致该地区肝癌病变的主要原因,此重大发现对当地乃至全国研究肝癌病变产生重要意义,先后到日本、丹麦、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作学术交流。
  在丁彦青教授简单说明来意后,邓卓霖教授赶到十分欣慰,在被问及在病理工作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情的时候,邓老思索片刻谈到:“就是最初在广西发现马尔尼菲青霉,发现后就发到全国各地去,但都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回答,各种诊断都有,去到美国,美国也说没见过这种真菌,组织胞浆菌在美国流行,与其很像,但有区别。后来在广西发现很多,特别是免疫力低的人,主要是在东南亚,尤其是泰国。”丁彦青教授也深有感触地讲到:“马尔尼菲青霉现在诊断也是比较困难,我们也偶尔碰到,也在淋巴结里面遇到,现在要借助特殊染色去分辨,去年在我们的活检中也有发现。您的发现是世界性的发现,也是中国人的发现,对以后年轻人认识马尔尼菲青霉都是很好的教材。”
  最后邓卓霖教授也对青年病理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大家能够勤快一点,多思考多动手,这个是最主要的,不动脑不动手的话那往往是一事无成的,三字经中有说到:我教子 唯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我对青年学生都是这样,要勤快,否则枉费一生。”
与邓卓霖教授及其夫人合影留念
与邓卓霖教授及其夫人合影留念
  病理的事业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传承,需要青年一代去了解中国病理走过的角角落落,更要懂得学会感恩,感恩那些曾经为病理事业不辞辛苦、日夜操劳的老一辈人,也祝愿邓卓霖教授健康长寿。在即将结束的时候,邓卓霖教授与寻访团成员合影留念。
  2016年1月28日,《中国病理人的足迹》全国寻访活动第三站将在北京启动,敬请期待!
 
  【本文经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授权发布,其他媒体转载或引用须经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所有文章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欢迎提供素材、资料等,投稿邮箱:tougao@91360.com,一经采纳将给予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