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免疫治疗药物从2018年7月份开始陆续在国内上市,其相关的标记物PD-L1检测即将成为病理科日常免疫组化检测的日常,特别指导帕博利珠单抗的应用。因此,开展对PD-L1免疫组化的质控,迫在眉睫。在此,特邀安徽省病理专业质控中心主任、医科大学附属四院病理科及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主任孟刚教授从省级质控的角度分析现阶段PD-L1检测质控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进一步改进。
孟刚教授,博士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病理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
中国病理医师协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病理学分会常委
国家卫健委病理质控中心专家组专家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病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病理分会副会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编
安徽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 主任委员
安徽省病理专业质控中心 主任
现阶段PD-L1检测质控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孟刚教授:质控工作开展给全国的免疫组化检测提出了新的要求。免疫组化(IHC)的质量控制,第一个层面是指定性诊断,即阳性还是阴性,这个比较简单。第二个层面是半定量,如HER2检测,目前认为IHC 2+ 需要进一步FISH确认,IHC 3+ 则不需要进一步诊断。目前,对于HER2蛋白表达检测的质控,全国已经做的比较成熟。然而,病理科室需要紧跟临床最新进展。从2018年7月份开始,随着免疫治疗药物陆续在国内上市,其相关的标记物PD-L1 IHC检测成为病理科免疫组化检测的日常,特别是用于指导帕博利珠单抗的治疗。因此,对PD-L1 IHC检测的质控需求迫在眉睫。
PD-1、PD-L1检测的质控问题相对更为复杂,不光体现在技术层面,还涉及到从法律、法规层面的伴随诊断。近期,国家发布了新型药物临床应用原则,要求伴随诊断用药需要依据这一体系。无论是欧美还是我国,除了认证伴随诊断之外,还涉及到如何进行伴随诊断检测。以PD-L1伴随诊断检测为例,是不是对检测的一抗、二抗、显示系统、检测设备都有要求?这方面需要明确。另一方面,目前各家IO药物临床研究时使用的一抗平台都不一样, 22C3是目前FDA 唯一批准的一个伴随诊断。我们知道,在进行PD-L1表达检测时,采用不同克隆号的一抗,不同的二抗,不同的显示系统,包括修复、检测设备等,都可能会影响检测的结果。谁来决定这一检测标准,参与临床试验、并提出伴随诊断试剂盒的平台,最具有权威性,可以确定这一检测标准。其他的试验平台,需要和其进行比对。
然而,现阶段国内的免疫组化仪器各家单位都不一样,22C3匹配的Dako ASL48的普及性不是很高,所以对开展检测及质控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这样,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DT)的开展,认证及质量如何保证,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我们可以开展的是,采用另外一个检测体系与之进行比对,如果符合率非常高,或基本符合,那么这个检测体系也是可以使用的。这一比对工作需要通过行业组织来开展,也可以由全国的质控中心牵头。从目前的现状而言,我们只能按照批准的设备及检测体系来进行质控。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随着越来越多PD-1/L1单抗药物进入临床,如果同时进行5个不同的PD-L1表达检测,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如何规范和统一PD-L1表达检测也是当下面临的重要挑战。
如何从质控的角度推动检测
孟刚教授:开展质控可以从两个方面推动检测发展。首先,对平台医院进行质控,保证平台医院的检测质量。第二,鼓励开展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DT)。目前我国对LDT的概念和范围尚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界定。美国临床病理学会和临床实验室改进咨询委员会对LDT定义为:实验室内部研发、验证和使用,采用生物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试验方法,以诊断为目的,分析DNA、RNA、线粒体、蛋白组和代谢组疾病等生物标志物的体外诊断项目;LDT仅能在研发的实验室使用;可使用购买或自制的试剂,但不能销售给其他实验室、医院或医生;LDT的开展不需要经过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批准。LDT的开展,可以将新技术、新科技与临床疾病的诊断相结合,为“从实验室到病床旁的快速转化”提供可能。然而,开展LDT是目前各个实验室的最大挑战,各个平台必须摸索出最佳的检测流程,严格按照比对的流程来进行验证、认证等工作。
省级质控在确保PD-L1检测质量方面可以进行的工作
孟刚教授:单纯依靠全国病理质控中心(PQCC)发起并主导的质控项目覆盖率有限,因此省级质控中心应该多向省内医院推行质控,使更多医院参与质控活动,并从中得到收获和提高。首先,省级质控中心应该牵头开展每年一轮的室间质控工作。在开展质控项目时,不要对检测平台进行限制,这样既可以让各家单位开展检测更为有信心,另外也让大家觉得有保障。第二,省级质控中心应该定期举行一些培训项目,让各个医院的技术人员有机会定期到标准化的实验室参加培训,从检测技术人员的角度而言,这对他们开展检测工作非常重要。